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ID:9891958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4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1页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2页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3页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4页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研标读本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董林伟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越来越感觉不会教书了:“教教材”与“用教材”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教教材”就意味着保守、落后?是不是“用教材”就可以任意处理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如果不让学生动起来,如果不关注学生说什么,那就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于是,情境多了,活动多了,形式也多样化了,课堂也热闹起来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与指责也多起来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低效的问题等引起了人们对新课程的

2、产生了怀疑,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呢?上好课教好书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最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职业要求。笔者从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察感觉到,数学教师特别是已经成为本次课改的主力军的青年教师,越来越象新课程的“粉丝”、“追新族”,只求形式上的一种时髦,表面上的教学繁荣,不能沉下心来苦练内功,这种现象容易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要求课堂教学回到文本、回到教材、回到学科的呼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清晰,我们更加觉得教师应重研课标、重读教材,重新构筑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理解《标准》,才能确保教学不迷失方向《标

3、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其宗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标准》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标准》所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1、要准确理解课程内容的内涵与要求最近在组织的一次全省命题骨干教师命题技术培训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现场定向命题工作。其中第一组的第一道题是“命制一个小题(选择或填空),考查学生对概率基本概念的理解,难度0.9”,以此了解教师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几乎所有学员提供了如下的一类试题:(1)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白球3个,黄球3个,红球4个,小明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2)教室里有三个电风扇A、B、C,分别由三个外形相同的开关控制.任意打开一个开关,正好打开A电风扇的概率是;任意打开两个开

5、关,正好打开A、B两个电风扇的概率是。(3)从-1,0,1这3个数据中任选1个数作为点P的横坐标,再从余下的数据中任选1个作为点P的纵坐标,则点P位于第四象限的概率是.显然,上述的三个问题都出了问题,将“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完全替代了“概率概念的理解”理解。不难想象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概率概念”的教学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了,学生出现“中奖概率是1/1000,那么买1000张必有1张获奖”这样的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就不怪了。对于概率的学习,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下对其意义的理解,学生应在大量的随机试验中了解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并能根据概率做一些简单的决策

6、。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明天的降水概率为80%”的涵义,学生通过讨论将知道明天下鱼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有可能明天不下雨,但带伞应该是明智的做法。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解释80%的含义:在100次类似于明天的天气下,历史记录中大概有80天有雨。对于概率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在初中阶段不作要求。由此可见,研究〈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不跑偏,不跑调,真正体现出课程的目标。2、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定位与目标《标准》中对教学内容都有精确的描述,教师应仔细研究、反复推敲其中的含义,特别是在《标准》整体的了解以及与原有的《

7、大纲》对比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把握新课程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的定位与目标。例如“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求解”,《标准》的阐述如下:(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3)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4)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与原《大纲》相比,《标准》在这部分突出了模型思想,关注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方程的抽取、检验等;增加了方程解的估计。《标准》为什么要作这些改变?新的

8、数学课程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本身也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许多数学概念(数、方程、函数、图形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和发扎起来的,都是刻画现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