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

ID:9929756

大小:72.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5-16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_第1页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_第2页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_第3页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_第4页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元本位制下的中国战略――著名学者向松祚与《领导者》杂志主编沈文璟的长篇对话(之一) 必须深入考察的是四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制度的角度、来考察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中国要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外交策略、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所带来的外交压力,中国要怎样做才能不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第三个问题:目前所谓的流动性过多,资产价格的持续暴涨(房地产和股市价格暴涨),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讲,凸现了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内在的两大根本缺陷:一是金融体系极不完善和极其落后;二是行业管制和国企垄

2、断。 第四个问题:面向未来,从美元本位制和世界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视角,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视角,我们必须全面反思中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金融开放策略。  中美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汇率没有关系  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民币汇率之关系: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多大关系;资本帐户顺差中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人民币汇率亦无关系;资本帐户顺差中的“热钱”和以贸易帐户做掩护的“热钱”,则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所诱发。人民币升值预期则完全是美国、日本政治家和主流媒体炒做起来的,目的是要打垮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从真实经济角度看,人民币绝对没有什么升值预期,亦不需要

3、升值。目前已经形成的汇率长期升值预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并将继续造成巨大伤害。 领导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造成了美中贸易的巨大逆差,这种观点体现在美中关系中,被美国政府高官多次在不同场合使用,并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中国加快升值的步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向松祚: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顺差,是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的基本结果,是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与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没有关系。 现在全球产业分工是什么格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人类产业链的最高端,也就是说它们控制着人

4、类物质生产的绝大多数的高新技术、知识、专利、先进的管理和制度。他们主要靠知识、技术和管理赚钱,已经跨越了依靠消耗资源、消耗劳力或血汗来维持生计的阶段。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源泉,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数亿劳动力赖以生存的手段,是靠出卖和消耗劳动力、靠消耗我们可怜的资源。换句话说,我们赚的是辛苦钱、血汗钱。在这样一个全球产业格局下,中国必然是世界的制造中心。因为美国、欧洲、日本很多产品已经不生产,劳力密集型、消耗资源型、污染环境的产品,他们已经不再生产。他们靠出售专利、技术和标准来赚钱。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都很优美。但是这些劳力密集型、

5、资源消耗型乃至污染环境型的产品,如衣服、鞋子、玩具、普通电器等等,发达国家还是需要的,而且大量需要。中国生产这些产品,必然要向这些国家出口。所以会出现大量顺差。 你说,那我们不生产这些产品、不想这些国家出口这些产品行不行?原则上你可以不要这样做。但你靠什么来吸引外资?靠什么来解决农村劳力的转移?靠什么来推动经济增长?靠什么去购买国外的先进科技?假若中国禁止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美国、日本、欧洲不会担心什么,他们可以从亚洲、南美、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口这些产品,甚至可以自己生产。他们不是不能生产,是不需要自己生产。中国却是不得不生产。 中国当然希望迅速提升自己

6、到产业链的高端,不再依靠劳力血汗、依靠资源消耗、依靠环境污染来维持增长。然而,任何国家产业的提升和转移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积累,需要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等多个层面的长期发展和配合。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有人天真地认为:迫使人民币升值,让那些生产和出口低附加价值的企业活不下去,它们不就转移到高端产业去吗?他们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或者说对发达国家的顺差,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结构问题。我们反过来看,中国对亚洲国家的贸易,都是逆差,因为周边国家,比如越南、缅甸等国家,它们的发达程度又不及我们,只能向中国出口基本的原材料,比如缅甸出口

7、玉石、老挝出口木材到中国等等。 基本结论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和逆差,主要决定于两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于两国在产业分工链条上所处的位置。 领导者:你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其实和它的贸易状况没有多大关系? 向松祚:对。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忽视了。国际经济学反复讲,贸易的结构其实取决于生产的结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从斯密、李嘉图、穆勒到今天的国际贸易理论,习惯上被成为国际贸易“纯”理论。为什么叫“纯”理论?就是不考虑货币金融,只分析生产结构或产业结构。不是说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不影响贸易,而是说,从最根本的意义上、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贸易结构、

8、一国是顺差逆差,主要取决于其在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位置。 记得上个世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