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

ID:9931996

大小:1.7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6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_第1页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_第2页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_第3页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_第4页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历史选择题100题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区域代表116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116人党代表165人会议代表共662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团体代表235人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

2、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3.1954年召开的第2届政协会议.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而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事情是指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D.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4.下列关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评述,错误的是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据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它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

3、主义的保证D.它是由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的5.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雅典的哪个机构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相似?()A.五百人会议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陪审法院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确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13 )A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9、党和政府为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10、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旧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与对立局面,成功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

5、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C、少数民族实行土地和民主改革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1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其中,设立的自治区有A.五个B.四个C.三个D.二个12、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下列少数民族自治区属于新中国成立前成立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15.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B.两极格局的形成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冷战政策”的出笼16.“求同存已”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

7、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的17.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不同点是A.限制富农经济B.打击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没收富农经济18.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性质上属于A.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摧毁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1913、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

8、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20.中国共产党发动右图所示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苏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