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ID:9942054

大小:3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6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_第1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_第2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_第3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_第4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国浪漫主义文学1、特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2、发展概况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

2、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1)夏多布里昂(1768—1848)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异教徒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但由于阿达拉在母亲弥留之际曾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上帝,因此她不

3、能成为夏克达斯的妻子。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毒药,饮恨而死。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作,其艺术特征在于: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和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附:“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

4、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2)斯达尔夫人(1766—1817)斯达尔夫人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和理论先驱,本名热尔

5、梅娜·内克。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论文学》的全名是《论文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评论了从古希腊直到18世纪的欧洲文学,深入考察了宗教、风俗、法律等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以上因素的反作用,具有辩证法思想。《论德国》实际上是论德国的浪漫派文学,介绍和评论了德国的文学和民族性格,指出德国人是理想主义者,重感情,富有艺术才能,严肃,不喜欢实验哲学,而喜欢抽象探索,倾向于神秘感。两部论文都论述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也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南方文学指以法国为代表的拉丁语区的古典文

6、学,北方文学是指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斯达尔夫人赞美北方文学,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斯达尔夫人同时又是小说家。她的两部作品《黛尔菲娜》和《柯丽娜》写女性不美满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谴责了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带有自传成份,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黛尔菲娜》是书信体长篇小说,因为反对拿破仑制订的天主教婚姻法,因此被视为伤风败俗之作。作品写女主人公20岁成为寡妇后,与贵族青年雷翁斯相爱,一次,女友引发桃色事件,使雷翁斯发生误会,娶了黛尔菲娜的堂妹为妻。明白真相后,雷翁斯继

7、续与黛尔菲娜往来,不过保持着纯洁的关系。而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黛尔菲娜进了瑞士的修道院。当雷翁斯的妻子病故,他火速赶到修道院之前,修道院抢先让黛尔菲娜做了修女。法国大革命后,修女们还俗。黛尔菲娜赶回法国,欲和雷翁斯结婚,但仍遭到社会的百般责难。不久,雷翁斯卷入内战,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黛尔菲娜营救不成,服毒自杀。《柯丽娜》女主人公本是英国贵族的后代,在其意大利生母去世后,与后母不和,只身来到意大利,成为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来意大利游历的英国贵族青年奥斯瓦尔德勋爵与她一见钟情,不过勋爵受传统偏见限制,

8、觉得女子不该锋芒毕露。于是在矛盾中回到英国,与柯丽娜的异母妹妹订下婚约。暗中尾随的柯丽娜为成全他们的爱情,托人将戒指退还给奥斯瓦尔德,返回意大利,悲伤过度而死。(3)维尼(1797-1863)阿尔弗雷·德·维尼是个孤独的哲理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三首长诗《爱洛亚》、《摩西》和《洪水》,将传奇色彩和哲学象征巧妙结合,对人类的命运持悲观态度,以及厌世,对苦难和死亡的傲岸态度——“我们可能信仰的唯有苦闷和死亡。”(4)拉马丁(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