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之韵初稿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

ID:9959656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7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_第1页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_第2页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_第3页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_第4页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画之韵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画之韵摘要:中国画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联系很密切,中国书画主“气”,尤其是“韵”。历代中国书画中的画中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个性”,而“韵”是中国画最特殊的“个性”。在历代史论评论家的著作下,我们能更好的深入分析中国书画的“韵”和其发展含义,使得更多的人解读中国画以及其特殊气质。而中国画之“韵”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以及当其社会功能不断完善,发扬了中国画的精神。关键词:气韵传神骨法画论目录:前言第一韵之本第二韵的含义与发展第三韵和神的关系1谢赫与顾恺之画论的比较第四气韵相辅第五韵在画中的意义参考文献致谢前言黄山谷云:“凡书画当先观其韵”。由此可见,中国画主张“气”尤其是

2、“韵”本文分为五章,分别的讲述了“韵”的本意;含义与发展;韵与神的发展;气韵相辅;以及韵在画中的意义。来表达中国画之“韵”的的深度。这同时也是了解中国画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通过史论来鉴证中国画论的完善。中国画的独具性,复杂行,也是无可取代的。一韵之本“气韵”之词,最早是南齐谢赫最早陈述出来的,是当时艺术自身的一种存在。谢赫的“六法”中最先解读。在南朝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用“气”一词居多,如“秀气成采”,“气扬采飞”等,同时的还有锺嵘的《诗品》也提到了“气”,他们的主张中很少将“气”与“韵”放在一起,而把“韵”放在了声律中。可见,“气”与“韵”,古人分的很清楚.更

3、如荆浩的《笔法记》中所云:“一曰气,二曰韵。”经籍和诸子中都无“韵”字。但是蔡邕的《琴赋》中“繁弦既抑,雅韵用扬”可能是最早的“韵”字了。不过,音韵和画韵应该不是同一意义。谢赫和顾恺之所云的“韵”和“神”都是魏晋时玄学风气下的人伦概念。自然之下,人们认为“韵”是相对于人的体态和风姿而言的,但这只是那时的一种认为而已,在《世说新语》中很多的地方都有其表意,这就明显的看的出来,用在人的身上表现的就只是这么狭隘的表层含义。但是对于魏晋时期,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二韵的含义与发展韵的发展越来越丰富,不仅指人的神态和气质,也指笔墨,尤其是人的主观情绪的表现。是多种感情的混合以

4、及画面中艺术风格的综合。“气”和“韵”可以分开来说,有的画表现的是以气为主,有的则是韵味十足。气韵也是人物画中情趣的一种表达,有的淡雅,有的粗犷。气和韵的表现都离不开线的表达,还有笔墨的效果,中国画也十分注重笔与墨的作用。于此同时,在玄学的文化发展下,“气韵”也开始表现在山水画中。魏晋以来,在诗歌上,在人物画上都有韵的风采,而随着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宗炳,王徽的山水画论的发展,都强调了写山水要写山水之神。虽然并未用到“韵”,但是用到顾恺之的“神”已经是一大发展了。会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提倡用“韵”。唐代的荆浩是第一个将气和韵用在山水画中的人,他的《笔法记》中的六要:“一

5、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这里的气韵与谢赫谈的大相径庭。荆浩将“气,韵”用在山水生气的地方也是韵的极致,这也就是传神。可见,韵用在画的含义,在谢赫时为人物所有,到荆浩时又为山水所有,这当然也是玄学的社会功能的引导,在这样的理论下,山水画的发展会更有不同,唐代后不仅出现了荆浩的山水画论,也继承了谢赫的气韵之说,自此以后,气韵更多的在笔墨上得到重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韵在人物画中的意义在魏晋时期,以画人物画为主,而谢赫的“六法”主要针对人物画而言。画中的人物都要有气韵。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关系,魏晋时期是崇尚“玄学

6、”的,这一大好处是发现了艺术的本质,所以,顾恺之的传神论也是文化的推动下产生的。汉代时候,中国书画只是一个政治的工具,宣传的功能,而魏晋后它开始变得独立了,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而画的意义也不只在画的自身之外,而是通过形来表现画的人物的神来确定其意义和价值。绘画本身也有它自己的社会功能在里面。在谢赫的“六法”中,“气韵”放在了首位,他通过画中人物的气韵的表现程度来定其优劣,这是很多画家都肯定的。也是后人评价画优劣重要的一点。当时指的是画中的人物,并不包含用笔和用色,这就是“韵”用在画上的最初意义。后来的人则是把“气韵”用在了笔墨上,用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但是就“

7、气韵”而言,还是指人物的精神状态。在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研究下,使得后来的画家们更加明确了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彻底的被画家所挖掘出来,“气韵”能被作为绘画之法,这已经代表了中国艺术进一步的发展,还有理论的成熟,这是新的开始对于整个绘画界而言,开始了又一个进程的探索。三韵与神的关系韵与神的是同在一个空间下的。早在郭若需的呃《图画风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和人品的高低相联系,是十分的精深。在谢赫的“六法”论基本上是从顾恺之的画论中整理出来的。但是顾恺之主张的是“传神写照”,而“气韵”并不是首位,但是“气韵”却是更加的全面。顾恺之的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