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ID:9963429

大小:20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7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1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2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3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4页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1.标志层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1、K2、K3、K9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4、K5、K6、K7、K8。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部分地层,K7、K8、K9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7、K8、K

2、9标志层不再赘述。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①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6~7米。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②K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中部及长6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4+51、长4+52的分界。虽然在现场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4+5这样过细的划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层段的划分可以起

3、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与K6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③K4标志层:位于长6地层顶部,其顶为长4+5与长6地层的分界线。上距K5标志层约45米左右,下距K3标志层约80米左右,是控制长6小层的重要标志层。电性特征:2.5米与4米电阻率曲线呈尖刀状高值、高值尖峰状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值较高,有时具双峰呈燕尾状,感应与井径曲线特征不明显,井径

4、一般略偏大。岩性:一般为黑色碳质泥岩,厚1米左右。在有些地区横向分布不十分稳定。④K3标志层:位于长6层中下部,其顶为长62与长61之分界。距长7顶(K2)60~70米,是控制长6下部地层的重要标志层。电性特征: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伽玛值,感应与声速曲线形态相对应,极易辨认。岩性特征:灰黄色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厚1米左右。⑤K2标志层:位于长7顶部,其顶为长6与长7之分界。电性特征:低电阻、特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岩性特征:棕灰色、微带黄色的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或页岩)。厚1米左右,一般横向分布十

5、分稳定,可做为下伏地层对比和预测油气层出现的主要标志层之一。K1标志层:位于长7中部,厚4~5米。电性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高伽玛、中低电阻率。岩性特征:为褐灰、暗灰色凝灰质泥岩。2.区域性标志层—长7油页岩标志层位于长7底部,为油页岩(俗称“张家滩页岩”)标志层,厚度不等,薄的仅2~3米,厚的达10~30米;该标志层在本井区内分布十分稳定,其底界是长7和长8地层的分界线。电性特征:具有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电阻、高伽玛、高声波时差,自然电位负异常;与上下地层区分明显。岩性特征:为黑色、黑褐色油页岩。有些地区为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在“张家滩页岩”底部

6、常发育一层厚约1~3米的凝灰岩。该标志层是利用反推法校正上部地层的划分和卡准长8油层最主要的标志。二、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目前钻达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分别为:长1~长2地层在部分地区缺失,延长组出露地层为长3部分地层及以下各小层。长3段:厚约110~120米,岩性为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绿色、灰白色细砂岩、砂质泥岩互层。灰绿色泥岩的出现是确认进入延长组长3段的重要标志。长4+5段:厚约90米左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灰白色粉~细砂岩及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长6段:厚约120~150米,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岩,夹浅灰色粉~细砂岩及砂

7、质泥岩、泥质砂岩。长7段:厚约100~130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浅灰色砂质泥岩、泥质砂岩。长8段:厚约80米左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质砂岩互层。另外,根据现场工作经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岩石具有如下特征:(1)岩石的颜色:延长组顶部(长3)岩石颜色一般呈灰绿、浅灰绿色,向下逐渐变为浅灰色、灰黑色。(2)岩石的粒度特征:长2、长3砂岩粒度较粗,一般为细砂岩,呈厚层(块)状分布;向下砂岩粒度逐渐变细,长7粒度最细,一般为粉细砂岩~粉砂岩,长8粒度偏粗,长6介于长7和长8之间。(3)凝灰质泥岩含量:长3上部凝灰质泥岩发育,其余层段

8、仅见少量凝灰质泥岩。三、延长组地层划分的方法在地层划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层组界线必须与区域及公认界线一致,小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