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

ID:9971300

大小:1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7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_第1页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_第2页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_第3页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_第4页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苜蓿品种秋眠性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苜蓿92个地方品种资源秋眠性评定卢欣石王铁梅(北京林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摘要】 以美国9个秋眠性标准品种为对照,按美国Barnes(1991)方法对中国92个苜蓿地方品种(材料)进行了秋眠性评定,并统计了中国苜蓿23个国家审定品种的秋眠性与等位酶LAP、PER和FEST的等位基因频率及7个形态特征的遗传相关系数,分析证明中国苜蓿品种中大部分为极秋眠性和秋眠性品种,其秋眠等级为1~2,以新疆大叶苜蓿为代表的南疆苜蓿品种资源主要表现为半秋眠类型,其秋眠等级为4~5,该部分资源可用于半秋眠及

2、非秋眠苜蓿新品种培育的育种材料。关键词: 苜蓿 秋眠性 地方品种1.引言苜蓿秋眠性(falldormancy)是苜蓿对短日照的反应,随着秋季日照时数减少引起的生理休眠,植物由向上生长转向匍匐生长,导致总产量减小的一种生长特性,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和湿度水平上。这种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性能有直接的关系。1921年Oakley等人发现,适应南方气候的苜蓿栽培品种在秋季短日照低气温条件下刈割后再生植株高大挺直而强壮,相反,北方的栽培品种则发育长短不一而具纤细的茎秆,可是在夏季长日照条件下,这两种类型的再生差异就不明

3、显。为此,美国科学家依据短日照条件下的秋眠反应,在1991年报道了将苜蓿品种分为9个等级,其中Ⅰ、Ⅱ、Ⅲ级属秋眠类型,Ⅳ、Ⅴ、Ⅵ级属半秋眠类型,Ⅶ、Ⅷ、Ⅸ级为非秋眠类型。1998年,L.R.Teuber等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苜蓿品种秋眠系数重新分为11个等级,并选择了11个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这些对照品种保持了原有9个标准对照品种之间的关系。苜蓿秋眠性与它的再生性、生产力、耐寒性等有高度的相关性,秋眠类型苜蓿抗寒性强、产量低、再生慢;非秋眠类型苜蓿抗热性强、产量高、再生快。秋眠性测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9

4、月初进行秋季刈割后的秋季生长株高测定法;采用子叶节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距离测定法,以及最新报道的采用近红外线反射光谱仪(NIR)法(R.L.Kallenbach,等,2001)。我国对苜蓿秋眠性的研究起步较晚,1991年我国初次报道苜蓿秋眠性概念和国外应用情况(卢欣石,1991),1998年卢欣石报道了中国23个审定品种的秋眠性研究结果,在苜蓿的遗传评价、农艺特性评价、引种、区划等方面开始引入秋眠性概念。但是,尚未见到有关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秋眠特性的总体评价。我国是紫花苜蓿栽培大国,也是世界上苜蓿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5、之一,摸清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的秋眠特性对我国苜蓿引种、栽培、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试验设计与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共搜集国内外苜蓿材料101份,其中国家审定品种23个,未审定苜蓿人工培育和地方品种(品系或材料)69个,美国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9个。2.2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5个单株,秋眠性测定采用美国标准方法,由D.K.Barnes,D.M.Smith,L.R.Teuber等人于1991年制定,由北美苜蓿改进会议(NAAIC)颁布(Barnes,1991)。在加州Davis

6、地区10月5日刈割,留茬高度约5cm,经三星期后于10月26日开始测定植株再生高度(从地表面至株丛的自然高度)。秋眠等级确定方法是按Teuber(1984)18等级法,每级差为5cm,最秋眠品种定为1,最不秋眠品种定为9,同时应用美国苜蓿种子协会(CASC)的秋眠性1~9级的标准对照品种做为对照,统计分级。3.试验结果3.1秋眠性等级评定对92份中国苜蓿材料和美国秋眠性对照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见表1:表1中国和美国秋眠性对照品种秋眠水平评定及聚类分析引种号名称品种类型相对秋眠等级FDR聚类分析距离104CUF101

7、美国对照品种5.24929IX.00000103Moapa69美国对照品种3.88898VIII.00000102Mesilla美国对照品种3.27787VII.00000101Lahontan美国对照品种2.83816VI.0000066疏附苜蓿种群1地方材料2.6905V.1008073叶城苜蓿种群1地方材料2.4889V.10080100Dupuits美国对照品种2.32545IV.1079238Hanxian地方材料2.2444IV.0269226榆次苜蓿地方材料2.2128IV.0046880新疆大叶苜

8、蓿地方品种2.2020IV.0154884于田苜蓿地方材料2.1829IV.0345881新疆(大叶)苜蓿地方材料2.1374IV.0800875和田苜蓿种群1地方材料2.0667IV.1507882尉犁苜蓿地方材料2.0603IV.1571819晋阳苜蓿地方材料1.9889III.1076512乾县苜蓿地方材料1.9556III.0743535永济苜蓿地方材料1.9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