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淘金港股

红周刊:淘金港股

ID:9977722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7

红周刊:淘金港股_第1页
红周刊:淘金港股_第2页
红周刊:淘金港股_第3页
红周刊:淘金港股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周刊:淘金港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淘金港股时不我待陈建宇200811112008年,大盘从5261点暴跌到最低1664点,跌幅高达68%!我,以及我本人亲自操作的亲朋好友的证券账户全部躲过了这一轮暴跌,部分激进账户还有盈余!不少自己操作账户的朋友听从“空仓空仓空仓”、“像鳄鱼般耐心等底”、“瞄准不开枪”的建议避免了损失。空仓整整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怎么办?经过深入研究,我的答案是:弃A换H,淘金港股。理由如下:第一:A股平均比H股贵100%,比B股贵90%,H股平均比香港本地股贵20%。在所有投资品种中,港股及H股最有投资价值。我们举同时有A、B、H股的晨鸣纸业为例(11月7日收盘价计算):股价市盈

2、率市净率股息率晨鸣纸业A股:4.73人民币5.8倍0.783.3%晨鸣纸业B股:2.78元港币3.4倍0.465.7%晨鸣纸业H股:2.18元港币2.7倍0.367.3%由上可以看出,同样的股票,A股比B股贵70%,A股比H股贵117%!由于1元人民币约等于1.13元港币,A股实际比H股贵132%!这直接导致A股股息率远远低于H股股息率。再举同属同仁堂集团的同仁堂股份(A股)与同仁堂科技(港股):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分红股息率同仁堂股份(A股)10.790.5320.3倍2.0倍0.11%同仁堂科技(港股)5.000.786.4倍0.7倍0.48%我们看到,在

3、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比在大陆上市的同仁堂股份业绩好、分红高,股价却便宜到一半!前者的股息率超过国债甚至超过银行贷款利率,而后者只有前者的1/8!(这其中的原因后文将要讲到)第二:“大小非”在明后年有数万亿要出笼,股票供大于求明显。经过计算,以2008年11月7日收盘价计,将要流通的“大小非”分布如下:2008年2009年2010年大小非市值3000亿元29400亿元34600亿元要知道,牛气冲天的2007年,融资额全球第一的中国A股IPO不过4470亿元,从现在起的两年零两个月可上市出售的“大小非”共达67000亿元,是2007年IPO总额的15倍!虽然有些“大非

4、”不会全部卖出,但IPO却也不会永远冻结,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计划登陆A股融资!除了IPO,新的“大小非”实际上在不断形成之中!第三:拙劣的管理层、不公平的起跑线2001年2月,中国股市处于科技网络狂潮后的高点,成分B股指数从科技网络行情启动的323点飙升到867点,涨幅达168%!然而,2001年2月19日中午B股突然停牌,管理层在这个高位宣布向国内投资者开放B股,外资如获至宝,将成分B股指数从867点疯狂拉高到2400点后出货给国人,国人一套5年,直到2006年5月才解套。从323点到2400点可是涨了7倍啊!外资笑逐颜开,国人气愤难耐!当然,先

5、知先觉的人还是有的,2001年2月19日中午收盘前6分钟,B股突然放量暴涨,有内幕消息者大肆抢万科B等筹码。肥了一小撮,害了一大群!2003年7月9日,上证1498点,第一只QFII来中国抄底了(他们甚至享受了不该享受的股改对价),我们缺钱吗?不缺!我们的外汇买了不能取回来的美国债券,却让外资抄中国1498点的底!2007年9月19日,中国第一只股票型QDII成立,这天上证指数5400点、恒生指数25554点、道琼斯指数13815点,全部处于历史最高点附近。据说我们的钱太多了,于是国家外汇局鼓捣老百姓的钱出去为最高点的美股、港股买单。一年后的今天(2008年11月

6、10日),这三个指数分别暴跌到1874点、14744点、8943点,中国四只分别达到300亿份的QDII基金航母都是在2007年九月、十月这个指数最高点去国外接盘的,这四只航母今天的净值分别是0.50元、0.48元、0.39元、0.37元,仅仅四只QDII基金就让国人亏损678亿元!要知道2007年全年中央财政教育开支才1076亿元啊!无人为678亿元亏损坐牢,无人为此引咎辞职,甚至,无人为此道歉!看看同样的股票,在香港发行卖给全球投资者与在国内发行卖给国人的价格差异吧:H股A股中国石油1.28元16.70元中国石化1.61元4.22元建设银行2.35元6.45元

7、交通银行2.50元7.90元中国人寿3.62元18.88元中国神华7.50元36.99元中国平安10.33元33.80元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在中国石油上赚了大钱(35亿美元,合277亿港币)而中国股民却在中国石油上赔了大钱。为什么?因为中国石油在香港的发行价只有1.28元,巴菲特在其上市后跟踪研究两三年后以1.67元的均价先后买入23.47亿股,共投入约39.2亿港币(当年每股收益0.59元,合2.8倍市盈率;当年每股派息0.26元,股息率15.57%——这么好的投资品种国内投资者买不到,国企为何不回购?),于2007年7月至10月分别以12.44元、13.89元等价

8、格大笔抛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