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

ID:11643106

大小:10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_第1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_第2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_第3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比较摘要: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度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成为当前城市污水处5将污水理技术研究的热点。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聚磷菌城市污水1.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去除。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进行。污水生物除磷是通过厌氧段和好氧段得

2、交替操作,利用活性污泥的超量吸磷特性,使细胞含磷量相当高的细菌群体能够在处理系统的基质竞争中取得优势,剩余污泥的含磷量达到3%-7%,进入剩余污泥的总磷量增大,处理出水的磷浓度明显降低。2.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比较2.1AAO工艺传统的AAO工艺流程是: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菌将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1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菌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的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共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消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消化脱氮,接着进入好

3、氧区,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的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释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N2混合液回流↑↓进水→厌氧池→缺氧池→好氧(硝化)池→沉淀池→出水↑↓剩余污泥AOO工艺流程图该工艺简洁,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好。该处理系统出水中磷浓度科达到1mg/L以下,氨氮也可达到8mg/L以下。该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进入沉淀次得混合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浓度,以防止沉淀池中反消化和污泥厌氧释磷

4、,但这会导致回流污泥和回流混合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氧4回流污泥存在的硝酸盐对厌氧释磷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仅有的一部分污泥是经历了完整的厌氧和好氧的过程,影响了污泥的充分吸磷。系统污泥泥龄因为兼顾硝化菌的生长而不可能太短,导致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1]2.2改良Bardenpho工艺Barnard公益在缺氧池之前增设了一个厌氧池,保证了磷的释放,从而保证了聚磷菌好氧条件下有更强的吸收磷的功能,提高了除磷效率。该工艺进水和回流污泥在厌氧池混合接触,从而促进发酵作用和磷释放的进行。[2]该工艺的缺点是污泥回流携带的硝酸盐回到厌氧池会对除磷

5、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且受水质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污水除磷效果不稳定。该工艺的意义在于首次把生物脱氮和除磷2种功能结合于1个系统,由此开创了生物同时脱氮除磷工艺研究的新时代。[3]N2混合液回流↑N2进水→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出水↑↓剩余污泥污泥回流Bardenpho工艺流程2.3UCT及改良UCT工艺UCT工艺UniversityofCapetown,UCT是南非开普敦大学开发类似于A2/O工艺的一种脱氮除磷工艺。UCT工艺与A2/O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沉淀池污泥回流到缺氧池而不是回流到厌氧池,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硝酸盐氮进入厌氧

6、池,破坏厌氧池的厌氧状态而影响系统的除磷率。增加了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混合液回流,由缺氧池向厌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BOD,而硝酸盐很少,为厌氧段内所进行的有机物水解反应提供了最优的条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进水中总凯氏氮TKN与COD的比值高时,需要降低混合液的回流比以防止NO3-进入厌氧池。但是如果回流比太小,会增加缺氧反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而实验观测证明,如果缺氧反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超过1h,在某些单元中污泥的沉降性能会恶化。[4]4UCT工艺流程2.4SBR工艺传统的脱氮理论认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不能同时发生,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进行,而反硝化反

7、应在缺氧条件下完成,SBR工艺的序批式运行为这样的反应条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SBR脱氮除磷工艺流程静止进水可以使进水阶段结束后反应器中形成较高的基质浓度梯度,节省能耗;搅拌进水可以使反应器保持厌氧状态,保证磷的释放;[5]曝气后的反应混合可以进行反硝化反应;随后的曝气可以吹脱污泥释放的氮气,保证沉淀效果,避免磷过早释放;为了防止沉淀阶段发生磷的提前释放问题,让排泥和沉淀同时进行[6]。一般认为,要达到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废水的COD与总氮的质量比值应大于9。Ruya等人对SBR工艺的研究证明,废水中的总COD值并不是可以反映污水脱氮除磷所需碳源的有效参数,而COD中

8、的易生物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