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与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

ID:12028974

大小:12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5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_第1页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_第2页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_第3页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_第4页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旱区资源与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干旱区资源与评价第一章绪论一、资源、自然资源的概念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人力、资金、技术等).2、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3、自然资源概念的共同点:①自然资源不是脱离生产应用而对客观物质的抽象研究的对象,而是在不同的时空组合范围内有可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②自然资源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③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所有的外界客观存在物,自然资源则是

2、从人类的需用角度来理解这些因素存在的价值,因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但两者的概念又互有差异。二、自然资源的类型、特点1、自然资源的类型地理分类:气候、水、生物、土地、矿产和海洋资源。可更新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耗竭性资源特征分类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恒定性资源:气候资源、潮汐能、原子能等非耗竭性资源。易误用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利用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2、自然资源的特点1)、可塑性和演变的不可逆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和整体性4)、时空变化的不平衡性与节

3、律性5)、自然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功能性值得注意:并非自然资源所有的功能及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全面权衡,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借助于系统分析手段,通过科学的优化程度选择最佳方案。三、自然资源的评价原则1、以人类的利用为核心2、遵循经济规律3、遵循自然规律4、遵循区域综合性规律5、评价结果应以实用性为目标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积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2、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3、开源和节流是自然资源开发中并举的两个方面4、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与保护资源和提高环境质量结合起来5、自然资源研

4、究和开发利用的国际性合作将日益加强五、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1、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3、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积小,草地品质偏低;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草地载畜量减少,普遍超载过牧,草地“三化”不断扩展。4、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

5、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5、淡水资源储备是指储存于地表和地下的可利用水量,也就是所谓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人多地广,人均占有量很少。6、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开发能力较低。海上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短缺的状况。7、生物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资源结构不尽协调;生物生产力

6、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区域分布不平衡。8、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地域差异显著;受季节影响大;一些高质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往往地域偏远,开发难度大。第二章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形成一、干旱半干旱区界定1、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800mm以上;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500mm)~800mm;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400mm(500mm),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2、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将干燥度大于2.0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干燥度1.5~2.0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3、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问题会议上由

7、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提出的荒漠化图以干旱指数P/ETP来确定干旱区界线。P表示降水,ETP表示蒸散,蒸散是用彭曼方法计算的,考虑了大气温度、风和太阳辐射。P/ETP<0.03的地区为极端干旱区,0.03

2荒漠草原、荒漠以畜牧业为主二、中国干旱区形成的古地理过程1、森林化(过程)时期——早第三

8、纪湿润期古地中海——特提斯海仍占据我国西南广大地区●早第三纪我国北方土地形成的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