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D:20044305

大小:76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流法律法规与实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的,是人类既有精神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成果为保护对象的知识产权法存在一定的关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精神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改良和艺术的展现,说到底,是智力创造的成果。(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受知识产权法保护1、非

2、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存在着一定的暗合之处。知识产权的宗旨是有条件、有期限地保护人们的智力成果和经营成果,以激励社会的创新机制,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直接的特点就是非物质性。换言之,即无形性,物质文化遗产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创造、制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靠人们代代相传的口头传述和行为模仿而形成,其表现形式或许多时会与一定的物质材料有关,但其本身一定是与有形介质无关的。而知识产权法正是私法领域中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结果,在利用、处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适用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则是再恰当不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基础上具有变化性。如果仅

3、是传承,那就是对人类既有知识和智力成果的吸收,就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但由于存在变化,往往就会出现反映时代气息,凝聚个人或群体的新的智慧结晶的独到之处,这也符合知识产权法对其保护客体在整体上的创造性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即总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表明特定的知识产权总能找到适当的权利归属的主体。(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存在很大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确认有着自成体系的一套严格标准,尤其是在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上要求较高。它并不总能满足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的独创性,专利法所要求发明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商标法所要求的商标的显著性等条件,而是包含了许多基本的知识、经验

4、的方法。它有时关注特定文化创新的形式和风俗仪式等,但更多关注的是进行创造的精神活动或创意本身。(前者受知识产权法保护,而后者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它获得的是长时期的甚至是无限期的持久保护,而一般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除外)获昨的只能是固定的较短期的保护。造成这些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保护都落实在“遗产”二字上。一方面,既是遗产,很多时候就已经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被作为私权进行保护的,另一方面,作为遗产的这些优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形态,许多都随时面临着传承中断,烟消去散的危险,仅仅给一些非物质文化成果的外在形式以知识产权保护已不足心挽救维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

5、力和维持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概括指出了它的外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后颁布的补充性文件--《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举例》中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开放式列举说明。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即诗歌、史话、神话、传说及对文化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化叙事的表演和公开表述。1例:董永传说(运城市万荣县)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

6、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断演变,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具有了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但主题和“母体”并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2、表演艺术。即在文化群

7、体的节庆或礼仪活动中的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肢体语言、音乐、戏剧、木偶、歌舞等表现形式。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即人一生中的各种仪式(出生、成长、结婚、离婚、殡葬等仪式),游戏和体育活动,亲族关系与亲族关系的仪式,定居模式,烹调技术,确定身份和长幼尊卑的仪式,有关四季的仪式,不同性别的社会风俗、打猎、捕鱼和收获习俗,源于地名的姓名和源于父名的姓名,丝绸文化和工艺(生产、纺织、缝纫、染色、图案设计),木雕、纺织品、人体艺术(纹身、穿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