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ID:2749085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4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_第1页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_第2页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_第3页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_第4页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论文关键词:陶瓷 莲花 历史  论文摘要: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自春秋时期即已出现于青铜器装饰上,到了六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莲花装饰逐渐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装饰纹样,直至如今,人们对于莲花的喜爱程度不减当年。主要研究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传承历史,理清其发展脉络。  1莲花纹样的来源  莲花,通称荷花,又名芙蓉、芙菜、水芝、水花、荷华等,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荷花的有关化石遗存,因此我国自古即有爱莲花的习俗,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称颂,称它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的佳句,周敦颐更是赞其“出污泥而不染,攫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襄玩”的清雅品格。.L.编辑。  当然最早运用莲花纹样的并不一定是陶瓷产品,且这些莲花也并不一定是象征佛教含义的。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青铜器“莲鹤方壶”出现,据田自秉所著《中国纹样史》认为:“莲鹤方壶上的莲花纹样与飞鹤配合,表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早期的莲花纹样与佛教并无关联。不过,到了六朝时期,佛教传人中国使得传统的莲花纹样因其在佛教中被赋予特殊含义而继续盛行。在《无量清净尘经》中认为:“无量清净佛,七宝地中生莲花上;夫莲花者

3、,出尘离染,清净无暇”,也就是说莲花是“净土”的代表。另有传说认为佛祖释迎牟尼生在七宝七茎莲花上,佛教故事说在蓝毗尼花园中,释尊降生于摩耶夫人的右肋,降生后即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花,后来当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起座后向北,东西行绕树,称为“观树行经”,当时一步一莲花,计十八莲花。因此莲花在佛教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例如佛座为莲座,佛眼为莲眼,佛经中也有妙法莲华经等。基于佛教的盛行,我国人民崇尚的莲花便自然成为一种理想的装饰,以刻、印、绘的浮雕,堆、贴等不同的手法出现在瓷器上,但随着佛教的中国化,莲花渐渐失去了其宗教含义而成

4、为优美的装饰题材。  2莲花纹样兴起的原因  《中国纹样史》中说过:“莲花纹样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绣等装饰上”,因此虽然莲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题材,然而众所周知南北朝青瓷上流行的莲花纹饰却是受佛教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从何而来呢?邓禾颖在《佛教与中国陶瓷文化》一文中指出:“佛教能够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展,是和东汉以来的社会情况分不开的”。仔细研究后可以发现这一时期莲花纹样的兴起主要可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及其动乱的一个时期,自西晋以来阶级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受尽苦难的

5、平民为求得精神上的慰籍,加深了对佛教的信仰;而上层社会面对混乱的政治现实也清醒地认识到需要借助佛教来加强政治统治,故而从六朝时期开始原本在汉代流行的三纲五常、阴阳五行等题材开始为佛教中的莲花、忍冬等纹饰替代。另一方面,根据李纪贤的研究认为:“莲花作为佛教艺术的圣物之所以受到佛教信徒的崇拜,除了花色、香味之外,大概还有取其地下茎一藕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含义”。 3莲花纹样运用于陶瓷装饰中的历史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见到大量以莲花为装饰纹样的陶瓷艺术产品。例如:河北省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罐就是南北朝时期(420一589年)莲花纹饰运用的典型器物

6、。它集中运用印贴、刻划和堆塑等艺术手法,在器身上下遍施纹饰,其中腹部凸塑成上覆下仰的莲花:上段覆莲共分三层,每层依次增长,第三层莲瓣最长,瓣尖向外微卷,每瓣还加饰一片下垂的菩提叶纹,下段仰莲为二层,丰满肥壮。器腹以下收缩为向外微撇的高足,也堆塑两层覆莲。器上有盖,同样有莲瓣装饰。罐体腹部的贴塑莲瓣是莲花罐的重要造型特征,正是向外伸展的莲瓣使得莲花罐的俯视造型呈现出佛门圣花一莲花的风采。根据霍华、尤叶勤在《六朝青瓷器物图像研究二题》一文中的研究认为:“莲花罐的俯视造型恰似曼茶罗(Mandalaormandala),在印度佛教中曼茶罗是一种象

7、征神秘宇宙的形式,一般形式采取一个圆形围绕着一个方形,通常伴有与之对称的众神”。这样,中国传统的莲花纹样开始慢慢的与佛教中的某些象征物相互融合,虽然在外形上并没有与之前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从内在上来看莲花纹样此时已经成为一种绝对显著的佛教象征。六朝时期的陶瓷装饰中除了贴塑莲瓣纹之外,莲花纹样还常常用刻划花的方式表现。最早运用刻划莲花纹样的应该是越窑。东晋时期的越窑青瓷上出现了象征吉祥、美好的莲花图案。1956年在浙江萧山县董窑出土的东晋青瓷上发现有刻划莲花瓣纹的标本,其特征是将莲瓣纹刻在碗的外部、盘的里面或壶身上部,线条极细,刻划方法较以前

8、的压印和印贴方式不同,是用尖锐的金属工具刻划的,这是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近年来在江苏镇江网中桥东晋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中也发现了莲瓣纹样,在一个直口深腹、饼状实心足碗的外壁刻有仰莲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