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4

《荷塘月色》教案4

ID:31903901

大小:26.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6

《荷塘月色》教案4_第1页
《荷塘月色》教案4_第2页
《荷塘月色》教案4_第3页
《荷塘月色》教案4_第4页
《荷塘月色》教案4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理清全文结构,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化语言的巧妙艺术加工。  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分析:  按观察的角度、祖母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体味作者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  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茶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是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

2、象。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分析:《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主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体——花香  喻体——渺茫的歌声  把作用于嗅觉上的花香“错置”到听觉上合理吗?  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形象生动。  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馨

3、香,时有时无,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功能沟通了。作者在感觉上的体验是细腻而丰富的。这一句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课文。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言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伤口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圳特区深的美好的印象。朱自清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  教师:朱自清行政管理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

4、不平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这对全面、正确评价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我们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伤口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抓不住这些,对作品主旨的认识也不会落到实处。  下面,听《荷塘月色》的配乐录音。  板书课题及荷塘月色  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华园。  教师作者细致描写荷塘的文字是第几段?  现在请一位同学再朗读一遍这个段落。  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荷塘月色》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

5、独立性,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8个自然段还是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的,把的基本框架弄清了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分析和对主旨的探索。  在教法上可以有两种考虑:  让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观荷塘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蹁回家门。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显然

6、是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应独立。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确实应划为三部分:  部分写“观荷缘起”  第二部分写“荷塘月色”  第三部分写“景中人”  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分析作品结构框架。  找出直接抒情的语句,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讲析,让学生摊牌体会。  分析直接抒情的语句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是分量很重的一笔,可见“文由情生”。  起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不加掩饰直反正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也

7、游荷塘的缘由。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情绪,学生一定很关心。因此,在此可以联系作者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的情况,进而说明当时朱自清的思想状况:朱自清曾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目睹过“三。一八”惨案的全过程。他追求进步,痛恶黑暗的反动统治;他虽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在大革命高潮时,他很兴奋,时时关注着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国的统一各民主的实现。“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学生的,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笔是

8、他寻求解脱的工具,《荷塘月色》的诞生是很自然的。用”这几天心里颇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