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

ID:33656102

大小:86.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7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_第1页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_第2页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_第3页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_第4页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_第5页
资源描述:

《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柴科夫斯基和他的悲怆交响曲郑小瑛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一位,他的芭蕾舞《天鹅湖》、歌剧《胡桃夹子》、《奥涅金》至今仍在世界舞台上长盛不衰。柴科夫斯基是一位天才的抒情大师,在他的六部交响曲中,他能将气息宽广、抒情流畅的旋律同高度的戏剧性非常自然地统一在刻画复杂情感的交响乐语言之中。在他的音乐中,表现手法更加旋律化,经常运用一些长的如歌的旋律。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深刻地表现了处在沙皇反动统治下的他不满现实、向往正义和欢乐,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彷徨心情,他以极为成熟和发展了的交响乐手法宣泄了内心深处的

2、、难以言喻的悲怆,是他的传世代表之作。这部作品在写作上遵循了交响套曲四个乐章的结构。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乐章,但其中表现的却是惶惑、痛苦和犹豫;第二乐章是一个五拍子的圆舞曲,温暖、亲切,好像让你唤起人生中的美好的回忆;第三乐章是一个弦乐曲加进行曲的乐章,弦乐曲运用的是快速度的三拍子,而进行曲从弱到强,在非常强烈的结束之后,是一个慢板的第四乐章。该章弦乐的旋律强烈,使人心灵被最巨大的悲怆所震动、撕裂。通常末乐章通常都是辉煌的,而柴科夫斯基把第四乐章作为悲怆的慢板乐章,这是一种很有独创性的做法。文字介绍文字介绍讲座全文

3、我很高兴能够应约到这里来跟大家一起欣赏一点音乐。但是我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我不知道大家想听什么。因为我有很久不在北京了,大概有三年了吧,没有再在北京做这种讲座,所以不大知道行情啦。我很希望大家先提一点问题……(听众1)我想知道一下这部交响曲产生的背景,也就是说和柴科夫斯基的生平有怎样的关系?(听众2)我想知道这部交响曲的特色是什么?它在交响曲的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听众3)我想知道柴科夫斯基和其他作曲家比较,有什么不同?(听众4)我想请您谈一谈他那部著名的《天鹅湖》。(听众5)这部作品和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有怎样

4、的关系?在每一次做音乐普及讲座中,常常有些年轻朋友问我交响乐是什么。虽然都说它很“阳春白雪”,可就是听不懂,怎么办?其实,音乐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正是可以作用于你的感情。交响乐并不神秘,因为它会引起你的联想,会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而想象力和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的。比如,法国作曲家比才(GeorgesBizet,1835-1875)的歌剧《卡门》的序曲,那热闹欢腾的旋律,一下子就会使你兴奋起来,让你的心与西班牙斗牛场上的观众们一起跳动。(音乐)而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表现英雄葬礼的乐章快结束时,那

5、断断续续、好像泣不成声的乐句,也会使你随着一起为英雄之死深深叹息。(音乐)当你听到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的末乐章里那弦乐奏出强烈的旋律时,你的心灵也会被最巨大的悲怆所震动、撕裂。(音乐)而当你在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的序曲中,听到那战斗的号角和那由远而近的像万马奔腾的狂涛扑面而来时,你又会情不自禁地被瑞士人民反抗暴政的战斗激情所鼓舞和振奋。(音乐)请看,交响音乐就是这样表现思想感情的,就是这样来展开你想象力的翅膀、唤起你情感上的共鸣的。欣赏交响乐难道不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吗?而对美的渴望

6、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也是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的毕生追求,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就是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后期的俄国。他生于1840年,卒于1893年。他生活的年代和贝多芬(1770-1827)相比,要晚半个多世纪。贝多芬交响乐的特点是他的英雄性,这主要是由于他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贝多芬刚刚十九岁,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于是他年轻的心灵里便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就是贝多芬的追求。他非常崇拜古罗马时期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去献

7、身、去奋斗的英雄们,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英雄性。在他看来,人民在苦难中,必须要通过斗争去争取自由、光明的前途,而最后胜利是终会来到的,这也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主线。所以几百年后他的音乐仍然能够鼓舞大家。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许多音乐家不再热衷于政治,他们开始追求一种个人感情的抒发,于是就逐渐形成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这其中,一些艺术家仍然去关心社会与个人,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另一些则更热衷于表现个性,可见艺术的丰富多彩。我们大略地回顾一下交响乐的历史。17世纪初,歌剧在意

8、大利形成。歌剧的序曲,即管弦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也就是被译作交响曲的symphony。序曲的体裁被逐渐地扩大,人们渴望用器乐的形式来抒发更加丰富的感情。到了18世纪,海顿在音乐创作中使器乐的表演形式逐渐规范起来,形成了交响乐队和多乐章的交响套曲。而后莫扎特继承之,贝多芬发扬之,就有了18世纪交响乐的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高峰。19世纪随着民族意识的兴起,也就逐渐形成了各个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