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ID:36662179

大小:359.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_第1页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_第2页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_第3页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_第4页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32卷第4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Aug.2010Vo1.32No.4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陈义才,王波,张胜,何逢阳,李小娟(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刘新社,魏新善,赵惠涛(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主力产层。盒8段属于辫状河沉积体系,砂体分布类型主要呈透镜状和

2、复合条带状。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估算出3类储层天然气浮力驱动需要克服的毛细管阻力和相应的临界气柱高度。由于苏里格地区的区域构造平缓,盒8段储层天然气聚集成藏的驱动方式主要受储层砂体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控制。透镜状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小,孔渗条件较差,天然气在砂体中聚集依靠气体膨胀驱动。复合条带状砂体虽然分布范围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是非均质性强,气体膨胀和浮力共同驱动天然气聚集成藏。[关键词]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气体膨胀;浮力驱动;成藏模式[中图分类号]TEl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0

3、)O4—0007一O5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从1999年被发现以来,目前已基本明确了苏里格大气田的轮廓,主力含气层段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以及山西组的山1段、山2段[1]。近年来勘探成果显示,盒8段储层中含气性广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却陆续发现多口井出水,产出地层水的井数大约占总钻井数的3O,其中日产水量超过lOm。的井大约占出水井数的4O。苏里格气田盒8段含气丰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关系复杂。许多学者虽然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机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分歧。。]。为了进一步认识苏里格气田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4、、扩大勘探领域,笔者在盒8段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天然气运聚动力学特征探讨了盒8段气藏的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1地质概况苏里格地区的区域构造为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在宽缓的单斜上发育多排低缓的鼻隆构造,鼻隆幅度只有lO~20m,勘探开发实践证实鼻隆幅度对天然气聚集不起作用_g]。鄂尔多斯盆地在古生代期间经历了早古生代被动陆缘拗陷沉积、晚古生代克拉通内拗陷沉积和晚古生代晚期与中生代早期的陆内拗陷沉积3个演化阶段。在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至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的潮湿海陆过渡环境沉积了以煤系地层为主的广覆式烃源岩。苏里格地区下

5、石盒子组盒8段属于湖泊一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展布受近南北向的砂质辫状河流控制,砂体类型有河道充填砂体、辫状河砂坝、边滩(点坝)砂体以及废弃河道充填和决口扇、天然堤[1。’“]。砂体在东西两侧变薄,并尖灭相变为洪泛平原及分流间泥质沉积,形成了侧向的岩性遮挡,而分布在盒8段与盒7段储层之间的厚层砂质泥岩、泥岩封盖能力强,构成了直接盖层,来源于下覆本溪组一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在盒8段不同砂体中聚集形成岩性气藏口引。自晚白垩世以来,苏里格地区构造抬升使地层剥蚀厚度达8001200m,同时由于构造热事件的消失,盒8段地层压力系数

6、不断降低而形成异常低压_】。。[收稿日期]2009—08—21[基金项目]国家青年基金项目(40602012)。[作者简介]陈义才(1963一),男,1985年大学毕业,博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兔兔www.xuetutu.com·8·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8月NIl置cJ0_【\并魁{I{2储层特征2.1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层孔隙类型苏里格地区盒8段储层主要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一般较高,整体上呈“高填隙物含量、高成分成熟度

7、和低结构成熟度”的两高一低的岩石学特征。填隙物类型多、含量较高,大多在l0~30之间,主要有水云母、高岭石、硅质、铁方解石、绿泥石、菱铁矿、凝灰质及铁白方石等。苏里格地区盒8段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残余原生粒间孑L、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在岩样中占很少部分以及微裂缝。次生孔隙主要为火山岩屑颗粒溶孔、铸模孔或颗粒+填隙物的溶蚀扩大孔,在粗砂岩相中较发育口。2.2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对苏里格地区35口井的盒8段储层约2200个砂岩岩心样品物性资料的统计,结果是:孔隙度范围为0.16~21.84,平均值为7.5

8、7,孔隙度主要的分布范围为4~1O,属于工类储层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仅占lO左右;渗透率范围为(0.0016~561)×10~m,其中渗透率小于0.1×10_m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40,渗透率的主要分布范围为(0.1~3.16)×10一m。此外,苏里格地区盒8段131个产气层段岩样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分析表明(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