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

ID:10005555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0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_第1页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_第2页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_第3页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_第4页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的思考和建议教研员培训2007.3.30一、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的价值回顾我们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成绩与不足并存。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研活动的效率。“高耗低效”现象如果在教学中出现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它影响的是一批孩子!特别个别教师认为:不参加教研活动,凭着老本儿,也能上课,也能把班带好,把课教好,教研活动可有可无,于是对参加学校教研活动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本人不完全否认个人功底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不敢苟同。原因很简单:教研活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1.从教师自身的发展出发——需要研究。学校教研活动应包括两种状

2、态:一是教师个体独立研究,二是教师间的相互合作研究。试想:实际上,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研究着。如果不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怎们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学发展?我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会将某个教案永远使用;没有一位教师始终按照师范学校教材教法老师教的那样去上课。都在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改进、提高。这就是研究,是个体的研究。我还相信,没有一位教师完全是凭着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去上课的。都在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借鉴着、吸收着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这也是研究,是相互间借鉴、吸收性的研究。总之,大家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主动或

3、被动的,都在在不断地研究着。道理也很简单:一个教师要想立8足于三尺讲台,就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进程,否则将被三尺讲台所遗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从事这种职业。(职业:《现代汉语词典》1616页: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说白了:从个人生存的角度出发需要研究。2.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见识广度、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变。现在的学生决不能与10年前的学生同日而语。如果不去研究,我们的教学将

4、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而不被学生、学校、家长所认可。3.从学校的发展出发——需要研究※学校教研活动的目的:笼统说,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说,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就发展了。学校发展了,就会享有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地位,这又与学校中的人(学生、教师、校长)休戚相关。如:学生择校狂潮的愈演愈烈。为什么家长不顾一切选择某校?那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为什么那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那所学校里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为什么那所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高?那所学校的教师善于研究和思考。由此可见,学校教研活动,对于学生

5、、教师、学校的发展何等重要!二、学校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1.研究内容(专题)应产生于对学校教学实际的调查研究学校教研,8是以专题研究为核心开展活动的,因此,研究专题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研究活动的效果。反思我们过去的教研组活动,应该说,有成绩,也有偏颇,曾经不同程度存在“追新求异”、“好高骛远”之嫌。如:有的研究专题与本校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如“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时尚的专题(本人并非否定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我们必须清楚,一方面,学生创新品质创精神的培养,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的、美好的教学理念,需要长期贯

6、穿在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决非通过三五个月,一年半载的研究,就能产生明显效果的;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校教研组承担这么宏大,这么尖端的课题,如小马拉大车,会不堪重负,效果很难保证。2.研究专题突出“实”和“小”。“实”:就是专题要来源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际,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问题解决了,质量就提高了。“小”:就是研究专题不宜过大,研究周期不宜过长,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两个学期

7、,就能见到研究效果。这是由学校的师资构成、研究能力所决定的。做到了“实”而“小”,就容易出效果,有效果教师就会有研究的动力。※如:依据调研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教学。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3.常用词汇和修辞方法的积累和运用。4、阅读分析概括能力。85、常用的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方法。6、观察能力和习惯。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再如:各位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是否曾经看到过、经历过、思考过下面的几种情况?(1)在课堂结构上“整体感知,××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8、自学、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还有没有变式?(如何优化教学结构?)例如:《小站》《我爱三峡》(2)有时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