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

ID:10008517

大小:7.1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20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_第1页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_第2页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_第3页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_第4页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易 经 丰 卦 正 解 考 (下)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易经丰卦正解考(下)——易经六十四卦画的历法功能再证于奕华通信地址:辽宁省丹东市004号邮政专用信箱邮编:118000四、丰卦卦爻辞说了些什么。我提出的《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是从六十四卦画的排列组合顺序,能够体现远古时代历法功能这个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易经卦爻的。这同时也是《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解读卦爻辞意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实现用易经来解释易经六十四个卦画最初(远古时代)是被用来做什么的目标。于奕华作品第十二号《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说的线索可从汉易“每卦值六日七分”及“卦气说”起始,经由宋易邵雍“以三百六十卦言历”的先天易,以及明末清初

2、黄宗羲《易学象数论》,乃至清代章学诚“大挠未造甲子以前,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延续下来。但这条线索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个猜想。这个猜想与我所提出的《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假说的根本区别在于,猜想有待证明,假说是对猜想的证明。构成《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假说的是以两个科学基点展开的。其一是以人类(史前先民)对自然界的天文现象的观察已达到的成熟程度为依据。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界发生的因果关系的观察经验积累形成的知识,这其中包括对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过程形成的寒暑变化(季节)与生物生长发育关联的认知;对月亮的月相周期变化特征与月长,月序与人类自身繁衍过程之间

3、的关联的认识;这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最终被提升到对回归年长度(冬至日),朔望月长度和日月食发生条件这三个独立发生,且有关联21的直观显著天文现象的认知。中国古代历法观象授时的观象就是观这三个象。这就是所谓的“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的“天垂象”。现代科学证明至少在距今一万年前的人类就具有观察月相变化的知识了。距今约四千六百年前人类(苏美尔人)就有了阴阳合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已使用成熟的太阳历了。史前先民对天文历法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勿庸置疑的。其二是基于对客观知识和科学定义的理解。史前先民对直观显著的天文现象观察经验的积累是通过什么样的记录方式保存下来的呢?所谓认知

4、,毕竟不可能是见到冬至日,随口说一声今天冬至了;发生日食,喊一声日食了这么简单。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是假设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数字作为记录手段的情况下,可能有一套能够用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文现象的符号。这套符号能够表达纪日、纪月、纪年,显示冬至日,又能形成日序、月序,最终实现置闰,确定二十四节气,记录日月食等整套的历法功能。而符合上述条件,并与自然界天体运行规律相符合,能记录天文现象的系统符号,即便在世界范围内搜索,也只有中国的易经六十四卦画具有唯一可能性。所以我们假设易经六十四卦画这套完整的系统符号,是史前人类用以记录观察到的直观天文现象的系统符号。

5、这个假设是符合科学定义的。也是事实上应该存在的。但这需要用证据说明。科学理论的前身是科学假说。任何科学假说,都是在条件不成熟,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猜想。要证明新的科学假設,就必须找出充分的证据。证明猜想的依据是科学。于奕华作品第十二号寻找证明《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的证据的方法,便是王国维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遗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的方法“21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之言,亦无不表示一面之事实。”故而我们除期待考古发现更多史前历法遗物(陶寺镇

6、古观象台遗址算一例)作为物证,还应将已发现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遗文所包含的意义做一新的探究。亦如王国维所言“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古史新证》见《王观堂先生全集》第6册页2078)《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这个假说的证明有赖于将卦画符号和卦爻辞与古代历法相匹配印证,从卦爻辞(纸上遗文)中寻找对历法的解释和说明。这就是我们解释卦爻辞的角度。除了前边对丰卦爻辞“蔀”字的意义和丰卦所在位置意义的考证外,也要研究丰卦爻辞对历法的说明。于奕华作品第十二号虽然传统易学研究“方法上以本经自证(或称本证、内证)为优先,依次

7、又有以传释经,以传释传,以他经释本经,以他经传释本经传等。总之传统经学家认为一经之中,传文依经文而生,则彼此之间的内容含义,必然有其内部逻辑,自相释证,最足取信。”(郑吉雄《易图象与易诠释》页39)。然而事实上,尽管传统易经研究方法有不同,却并为因此就区分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反倒造成了葫芦搅茄子,纠缠在一起分辨不出是非对错的混乱。这不能不令人反思,或许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区别。两千多年来对易经诠释的事实说明,对易经的诠释缺失的是没有明确卦爻辞所要说明的客观对象,和未分辨卦爻辞的性质,而把卦爻辞混为一团。是没能区分其内容有性质上的不同,就前后贯通连读

8、所造成的解读过度。不是没说明白,而是愈说愈糊涂。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