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

ID:10020974

大小:563.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21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_第1页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_第2页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_第3页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_第4页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埠头发展到东方巴黎从广告作品分析上海城市变迁(经济发展)12级广告学盛蓝201203113051前言一个国家或地区广告的发展与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一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广告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广告设计制作水平,传播的范围和传播的方式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较大。也就是说:不同时期的广告作品,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或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繁荣程度。本文即通过中国近现代时期的广告作品来分析上海的城市变迁。第一章: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0)炮火带来的繁荣(广告:初现繁荣)第一

2、节: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政治,历史,经济原因19世纪上半叶,各国纷纷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带动市场的扩大。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1840年,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紧紧闭锁了200年的大门。帝国主义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倾销,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又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鸦片战争前,上海隶属于松江府,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农商繁荣,有“东南名邑”之美称。鸦片战争打响后,因为地处沿海,便于进出口货物,且较为繁华,所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第二节:这段时期

3、的广告作品的特点(报刊广告)外国商人在利用各种广告手段大量倾销洋货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广告形式。一些原本不大重视广告宣传的民族工商业者,受到外国商行的影响,也渐渐仿效使用新式广告媒介。近代广告业随之得到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上海建立租界,工厂,开办银行。1847年,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登陆上海。1905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也在外滩设立,户部银行便是民国以后成立的中国银行前身。海外商人深知报刊传递信息速度快,而且信息容量大,是做广告的理想媒介。于是,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近代广告开始由外商引入。如1

4、850年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HenryShearman)在上海英租界创办的周刊——《北华捷报》,1861年英商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新报》,1868年英美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万国公报》,还有旧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北华捷报》第一版即以广告为主,刊登上海洋行,商店,保险公司,房地产,拍卖行,银行等广告。《万国公报》第二期就刊登了洋行的广告,如汇丰银行,贾立费洋行,华英大药房,大英火轮船公司等英商企业的通栏广告。自光绪20年后,不论中国或外国商人,凡是在上海销售的商品,无不争相刊登广告,使广告量大增。上海的快速发展,

5、使得报刊广告快速发展,广告主与广告经营者逐渐分离,从而促使广告代理商在我国出现,广告代理商从报馆广告代理人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广告社,广告公司。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蓬勃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创办报刊。带动了全国的报刊创办,全国报刊达500多家,这些报刊除了宣传革命形势外,也刊登大量广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广告内容明显扩大,百货,电影,医药,银行,书籍及个人通告充满报刊各版。第三节:这段时期上海经济的发展广告量的增加,切实反映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1843年开埠,用仅仅五年便成为了亚洲四大港口。

6、帝国主义国家给中国带来了炮火与灾难,也给上海带来了繁华富饶。上海自由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亚洲的金融贸易中心。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资本主义下的高速发展(广告:新型广告出现)第一节:这段时期的广告作品的特点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而民国初年的上海,在当时的中国,实属是个异类。商业的繁荣昌盛带动了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例如民国初年,流行有推

7、销彩票的《竹枝词》:“先生买张发财票,娇声呖呖耳边叫。头彩尚在莫错过,包买票子包对号。”广告的作用逐渐被社会人士和工商业界所重视,更为积极地用广告来拓宽销路,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1911年万国函授学堂上海办事处曾与我国广告界人士联合发起组织过“中国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史上最早与世界广协有联系的唯一全国性广告机构。而此时,上海的报刊广告率先发达,报馆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上海。1914年7月2日的《神州日报》上刊登了大量广告,如“二十世纪新发现,汉英合璧,中华名画集出现”,“暑假英文补习科招生”等。沦陷前,上海是“八一

8、三”抗战的主战场。这个历来是全国新闻事业中心、经济广告中心的城市率先出现了一大批抗日爱国报刊,成为全国抗日宣传中心。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爱国报刊纷纷创建,这时的商业活动也体现了爱国思想。1937年上海的中国照相馆创业,1939年上海沪光电影院开业,该馆于电影院合作做广告。这一时期私人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