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所遇问题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

ID:10022769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1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_第1页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_第2页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_第3页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_第4页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所遇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梁的截面尺寸是怎么确定的??答: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1.初步估算,不可能非常精确,还得后期仔细验算。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很多时候梁要托住上面多层的墙和板或板荷载比较大(底框比较典型),这时候单靠跨度来算很难接近正确值,比如有的跨度只有3米,托一层的墙板,梁高只要350,而有的3米跨却要托五层墙板,那么梁高就要达到700。一般大概算下该梁承重上面多少墙板重,然后求出弯矩,翻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图表,通过弯矩直接查到需要多高多宽的梁,这样得出的数据接近正确值。很

2、多有经验的老工程师,凭经验就可以估算得很正确,和正确值几乎差不离了。2.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刚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在设计中,可以照平时建模方法先建模计算一遍,再把弯矩图提出来看看,以一个跨度内的最大弯矩为控制,参照上面的经验公式进行一遍调整,这样设计出来的梁会是最省的。注意不要发生

3、次梁比主梁高的情况。梁高的小幅度改变对梁线刚度改变很小,梁高调整后再计算的弯矩与第一次的弯矩差值很小,可以忽略。最后,上述经验公式不适用与一级或三级钢作为梁纵筋的情况。最后还要注意下,梁高的取值还受限于建筑净空要求等其他因素,要灵活处理。2,什么是无梁支撑的有柱帽板答:指的是无板下肋梁,只有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混凝土板3,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

4、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计算公式:ρ=A(s)/A。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2.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

5、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6、4,架立钢筋:(jialigangjin)erectionbar  述意:为满足构造上或施工上的要求而设置的定位钢筋。作用是把主要的受力钢筋(如主钢筋,箍筋等)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与主钢筋连成钢筋骨架,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受力特性。架立钢筋的梁的跨度L6m,架立钢筋直径≥12mm  俗意: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在梁下部布置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梁上部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

7、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5,并筋(twinbars)焊接网中并列紧贴在一起的同类型、同直径的两根钢筋。并筋仅适用于纵向钢筋。二、规范要求1、并筋构造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并筋指为解决无法获得足够直径钢筋及配筋密集引起设计、施工的困难,将几根钢筋并在一起的布置方式。也指用此种布置方式布置的钢筋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适用于并筋的钢筋最大直径及钢筋数量进行了限制:直径28mm

8、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2、并筋等效直径换算方法  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