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江景区导游词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

ID:10023031

大小:96.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5-21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_第1页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_第2页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_第3页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_第4页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溪江景区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导游词柳溪江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柳溪江,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度”,能和大家一起度过竹筏漂流的快乐时光,更是我的荣幸。下面我就把柳溪江景区的概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概况:人们都说,北京看墙头、西安看坟头、桂林看山头、苏州看桥头、上海看人头,那么,柳溪江来看什么呢?柳溪江看码头!因为柳溪江边的河桥古镇在历史上是临安唯一的一个水埠古镇,何况我们今天的漂流、山峡飞舟等游览项目,都要上下不少码头呢。好了,和大家开个玩笑,下面言归正传。柳溪江其实是以昌化溪为主的三条河流在河桥镇境内汇聚后的别称,下游经分水江、富春江最终汇聚在钱塘江中。柳溪江游览区水域总长为15公里,江名有一说法是因

2、它南岸连绵相随的柳相山而得名,又有说是因为河桥人为了留住即将远行的亲人,而将江名取意为留,在此说明一下:“柳”字事实上也是含有“留”字的意思在里面,最后一种说法是柳溪江边曾经是柳树成荫而取名为“柳溪江”。柳溪江曾经是古航道,浙西通往杭州的唯一水路,这条水路养育并繁华了一个古镇,这个古镇就是河桥镇。那时候,山里的木材扎成排,排队排、串对串,一路风光,经分水江,直通杭州府,场面可壮观了。放排时,排工最心惊的就是过大柳滩和小柳滩,那里顽石交错,险象环生,落差有十几米,好多人为活命却把命给搭了进去。“小流谭、大流滩。好比鬼门关,为了嘴巴来撑船,想要活命难上难!”40导游词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见证。而现在

3、,想看大流滩小流滩也看不成了,下游修了个规模不小的电站。高峡出平湖,昔日险滩,成了风光迷人的浙西三峡,这样一来,柳溪江就更风光了。上游三江口水流湍急,可漂筏;下游浙西三峡湖水平静,可行舟;江边的古镇,古风犹存,可供游客访古、怀旧、购物。因而柳溪江不仅仅是浙西临安唯一的水景资源,更是一个既具备原始山水、湖泊峡谷风貌,又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三江口漂流游客们,柳溪江属于钱塘江水系,源自浙西群山险壑之间,蒲溪、昌南溪、昌化溪,三溪会合于河桥的三江口,便成了柳溪江的上游。我们在上游段,开发了竹筏漂流项目,称为三江口漂流,也称为”浙西第一漂”,“浙西第一漂”有四个特点:第一,漂流线路长,

4、根据大家的时间和兴趣,最长可漂6公里,第二,自然急滩多,某些地方漂流急滩完全是人工筑坝而成的,而我们这里自然而成的急滩就有七、八处,第三,漂流水位最佳,最安全,最深的地方只不过2米多,平均水位只有0.8米左右,你们看,河水清澈见底,卵石粒粒可数,第四,美丽动人的故事最多。游客们,轻松快乐的竹筏漂流开始了!上游的柳溪江婉约而温柔,河道开阔、沙明水净、游鱼可数,尤其适合竹筏漂流,坐在竹筏上,穿云浪大桥而下,我们可坐观风景,饱览秀色,观景有几种方法,从两岸看去,或白沙银滩、绿珠成荫、桑林成片,或古镇横斜、老屋倒影、,粉墙黛瓦;从水中俯视,水清石现,清心透肺,偶遇急滩深潭、浪击卵石、筏透水花,有惊无险

5、。40导游词刚才经过的云浪大桥,因桥边的云浪村而得名。人们也称之为“知青桥”,原因是为建这座大桥,当年插队云浪村的知情四处奔走,多方集资,立下过汗马功劳,人去桥犹在,一段历史牵出一段动人的故事,古老的柳溪江将永远感谢这些曾经年轻而现在已经青春不在的知青朋友,并真诚的期待着他们能才常回家来看看,他们把宝贵的青春岁月,流逝在柳溪江的山山水水之间,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怀念他们。云浪村,古时名叫“云老村”清朝咸丰以前是一个千户大村。南宋时,村里出了姓徐和姓章的两名大官,一个官至翰林学士,一个官至奉直大夫,他们虽然为官在外,身居高位,但时刻不忘家乡,每逢灾害,终要来故乡赈灾济民,当时百姓感恩不尽,为迎接

6、一位章姓奉直大夫的棺柩回乡,竟有1万多名人云集昌化城东紫云岭等候,从此,紫云岭改名叫“接棺岭”,后来又改成“接官岭”了。左边的村庄叫“马屋村”,据说是太平军圈马、养马的地方,村边有个山坳叫“火炉岙”,传说也是太平军铸枪造跑的地方。当时炉火照亮了马屋村,“丁当丁当”的打铁声传出五里外。村庄边上的马屋潭,便是太平军洗马饮马的地方了。竹筏漂过马屋潭,无浪也要颠三颠,大家千万坐稳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那一片高峻耸立的悬崖峭壁,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杭州名士周龙骐曾赞叹:“白云之峭壁,千仞仰盂之”。他的意思是说:千仞高的白云壁看去象盂这种器皿,上端大下端小,如同跳台,十分险峻。因为峭壁的

7、位置处在水边,人们便称之为“小赤壁”40导游词,小赤壁上的山便是白云山了,据说古时候这峭壁上经常吐云纳雾,云雾缭绕,站在白云山上俯瞰昌化河桥全景,黑瓦如鳞,田园如诗,溪流如练,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白云山山腰大树下有一个小白屋,是当地民间所建的简易寺庙,人称“白云庙”。那上面有一大块平地,后晋朝天福二年(937),建有八百和尚习武的梵安庙寺,太平太平天国年间(1851-1864),被兵火所毁。庙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