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ID:10039392

大小:326.4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22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贵州省遵义四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考生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4小题,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敛裾(jù)诽谤(fěi)蕈菌(diàn)潭柘寺(zhè)B、赎罪(sú)樊笼(fán)横槊(shuò)驯鸽(xún)C、枕藉(jiè)窈窕(yǎo)商榷(què)峭楞楞(lèng)D、吐哺(fǔ)屋椽(chuán)婀娜(ā)繁

2、芜(wú)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B、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C、对我来说,和一般人谈话未必拘束,但如果是和生人,正襟危坐地谈起来,那真不能说是件乐事。D、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A.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口不语,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和对世界上任何国君都更为神圣的上帝的不忠。B.因为写作的目

3、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因此,任何虚张声势的言辞都无助于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C.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的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子,,,,这在南方是很少见的。①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②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③砖铺的潮湿的地面④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②

4、④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3小题,9分)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何光沪  (1)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3

5、)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6、(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7、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

8、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