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

ID:10039683

大小:4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2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9年高一语文下册月考试题高一语文试卷09.03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停泊(bó)伛(ǒu)偻夙(sù)愿庇(bì)护B.愧怍(zuò)簌簌(sù)隽(juàn)秀脸颊(jiá)C.对峙(zhì)瞭(liào)望干瘪(biě)编纂(zuǎn)D.蹒(mán)跚哺(bǔ)育赊账(shē)瘠(jí)薄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企盼遐思绯红云蒸霞蔚B.陶冶牝牡座落雷霆万钧C.厄运股肱咀咒历经沧桑D.淤滩隧洞寒喧文学杉杉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明

2、世(继承)垂空文以断礼义(流传)不抚状而弃秽兮(安抚、安慰)拨去古文(废弃)B.讲业齐鲁之都(研讨,演习)整齐其世传(有条理,不紊乱)史记放绝(散失)徇朝歌(夺取,攻占)C.易服色(更改)承敝通变(顺应)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予更欲一觇北(窥视)D.按诛五人(追求,查办)众不能堪,抶而扑之(忍受)恐年岁之不吾与(参与)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想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B.上有危崖如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

3、失去了声音。C.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理喻。因为他决不能容忍把不是亲手做的靴子陈列在自己店里。D.张教授年逾花甲,仍然精神矍铄,听他的报告真有如坐春风的感受。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问世近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B.这项科研任务,是在三所高校的教师的协作下完成的。C.我们不靠天,不信命,信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终于解决了穷山村的温饱问题。D.本县的腐败分子一个个地被揪了出来,也已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但是,谁又能否认以后不会再出现腐

4、败的现象呢?6.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评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列传70篇,世家30篇,表10篇,书8篇。B.《祖国山川颂》的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从多个侧面,表现了祖国广袤土地上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赞美了祖国大地上的劳动者,倾注了作者对祖国质朴而又崇高的爱国情感。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与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D.叙事散文《品质》中,人力车夫这个人物形象中寄寓了作者凝重深厚

5、的感情,文章写得简约清淡,如对人物的刻画,着笔不多,真实生动,对话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了人物性格。7.根据上句内容仿写,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4分)祖国啊,祖国!您是黄河壶口的飞流瀑布,;您是南疆边陲的一缕春风,。祖国啊,祖国!您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您如此多娇,引华夏儿女同自豪!8.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30个字。(4分)文人的清高源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去身体力行,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

6、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文人的清高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

7、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

8、,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