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

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

ID:10042319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2

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_第1页
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_第2页
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花容月貌,寂寞深宫 ——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花容月貌,寂寞深宫——简析宫怨诗的抒情方式清朝学者孙洙编写的《唐诗三百首》里,“宫怨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刘方平、薛逢、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众多诗人笔下的宫女之怨,都描述得寂寞哀怨,孤苦无助,婉曲感人。以景衬怨,将怨气、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来,使诗歌达到一种凄凉无限的艺术境界。在那种被扭曲的社会里,宫女是毫无身份、地位可言的、不被皇帝宠幸的多余人。因为长得好看,宫女被选举入宫,伴随她们的却是无尽的孤苦和寂寞。唐诗中用景物来展示宫女凄惨内心世界的,有以花衬人,有以望月写情等诸多方式来体现的。  

2、 以花衬人写哀怨:鲜艳的花朵往往是生命与活泼的象征,也是青春活力的征表。残花败柳,固然能烘托出宫女的不幸,但鲜花娇叶,却也能够反衬出更凄苦的遭遇。且看唐代诗人刘方平的绝句《春怨》:春 怨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是一首宫怨诗。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

3、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此句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寂寞空庭春欲晚”,现在,院中竟寂无一人,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在花期早已过去的晚春季节,这就更使人感到整个宫院的孤独寂寞和冷清了,它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美人,就像梨花凋零一般衰败不堪,其身世是多么可悲,其青春是多么易逝。王昌龄的绝句《

4、春宫怨》一二句“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及朱庆余绝句《宫中词》一二句“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也是以花衬人,摹写宫女愁苦的形象句子。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总之整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此外,“梨花满地”还象征了诗中人物的命运,作为她的影子来写。使诗

5、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以望月写情:月色是清静安祥的体现,它能影射出一个人宁静平和的内心世界。有月亮的时候,也能令人产生思乡的念头。“宫怨诗”中的月色描写,也包含这些。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

6、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

7、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

8、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王昌龄的《春宫怨》云:“昨夜风开露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