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

ID:10049516

大小:160.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2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_第1页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_第2页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_第3页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_第4页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历史期末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本场考试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WWW.K**S*858$$U.COM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来源:高&考%资(源#网]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

2、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5、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

3、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WWW.K**S*858$$U.COM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6、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8、甲午中日战争

4、WWW.K**S*858$$U.COM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灾难,但危机也是转机,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不包括A.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B.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重其器”转变到“重其制”C.列强侵华由欲灭清王朝为主转变为以华制华、扶持清政府     D.救国之路的主要探索者由开明地主、农民转变为资产阶级9、19,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

5、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10、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这次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11、“大革命失败了,WWW.K**S*858$$U.COM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6、)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12、“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3、“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

7、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14、“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抗战15、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下图是1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