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

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

ID:10054628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2

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_第1页
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_第2页
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预防鱼塘水质污染一、截源防治  1、物理方法;在池塘附近设置蓄水池、过滤池和曝气池,使进入池塘的水源必先通过过滤、沉淀、自然分解等过程,去除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2、生物方法;即采用活性污泥法,在曝气池中用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通过吸附和絮凝作用来实现水质净化。  3、化学方法;将经过物理或生物方法处理过的水源进行药物消毒,一般用含氯药物(次氯酸盐、氯气等)。经过药物消毒的水体引入池塘前应曝晒3~4天以消除余氯的毒性。二、鱼类放养前池塘的处理  1、清污 渔获后,要清除多余的淤泥,让淤泥保持5~15厘米的厚度即可。  2、晒塘;清污后先曝晒3~4天,然后

2、翻整,再曝晒,反复多次。  3、消毒;池塘消毒可采用干塘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方法。①干塘消毒:可用生石灰60~150千克/亩或漂白粉6~15千克/亩进行消毒。方法:将生石灰或漂白粉溶液均匀泼洒于池底,然后翻整,使药液与底泥均匀混合即可;②带水消毒:水深5~10厘米用生石灰120~300千克或漂白粉12~30千克/亩进行消毒。方法:将药物均匀洒在池底,搅拌均匀即可。三、养殖过程中的处理  1、改善养殖模式  ①、可在池塘中填入一些大型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如凤眼莲、莲藕等,利用其遮阳来抑制藻类的生长,还可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  ②、可混养一些底栖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鲮鱼、泥鳅等,通过其对藻类的捕

3、食,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藻类的数量;同时可滤食消除池塘底层中的有机碎屑、饵料残渣,清洁了水体,并可减少鱼类单养时易发生的病害。  2、饲喂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质情况(水色、透明度、溶氧等)、鱼体状况、温度、天气、饲料残屑等情况来确定投饵量,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或少量多次,尽量避免产生饵料残渣,避免产生污染,保证池水清洁,减轻水体耗氧。  3、水质调节  ①自然调节:池塘必须具备便利的注排水系统,保证池塘能及时、正常换水。若是完全饲喂养殖,一般每隔半个月要排、换水30厘米左右;若水质过肥或已成老水就需排出大部分池水,换入新水,使池水透明度经常保持在15~25厘米之间。  ②

4、生物调节:如不能或不便于换水的池塘,可使用光合细菌,每15~20天泼洒一次,每次4~6千克/亩。  ③药物调节:a、若经常施用有机肥,淤泥中腐殖质过多,有重金属污染,池水硬度偏低的池塘,可每月施用生石灰一次,每次10~15千克/亩,能增强池水的缓冲作用,调节PH值,并能消除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良底质和水质;b、若因蓝绿藻过多而造透明度小,浑浊度大,水面有灰黄、绿色浮膜时,可用0.7ppm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待药效消失后要进行换水,以防造成鱼类死亡;c、也可施用增氧剂来改良底层水质。  ④、机械调节:在池塘规模养殖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应配备相应功率的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功能。增氧

5、机的使用有利于加快池塘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减少有机物沉积;促使池水作垂直对流,加速水体之间的循环;并促使水中溶解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向空气中逸出,使水体溶氧均匀分布,加强池塘的物质循环,改善水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