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

ID:1006049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_第1页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_第2页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_第3页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_第4页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思考摘要结合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规定,阐述了认定家庭农场须明确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家庭农场;认定;问题;培育发展;建议;中国中图分类号F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5-0348-01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很多发展优势与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农场至今仍未有统一的界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进行土地

2、流转,但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许多障碍。诸多问题都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对于家庭农场缺少统一的认定,有人把“开心农场”界定为家庭农场,也有人混淆了休闲农业与家庭农场,当下较为认可的概念是:生产经营者为家庭成员,从事集约化农业商品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仅没有改变承包经营责任制,而且同时提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2]。1认定家庭农场须明确的问题5发展中国式的家庭农场可借鉴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同时也需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

3、情况。我国的家庭农场由于大部分依靠土地流转发展而来,多属于租地农场。认定家庭农场工作,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农场主资质问题家庭农场认定的首要条件是“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从而将非农户籍人员排除在外。从目前调查情况看,家庭农场主的身份十分复杂,有农民,也有农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还有其他工作岗位的人员等。他们大多已获得经营执照,如果强调以农村户籍作为首要条件,则意味着非农人员不得不退出家庭农场经营,这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以农村户籍限定农场主的身份,限制了有学识、懂技术的农

4、业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当前农业现状不符,有碍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不能以户籍,而应兼顾职业行为来确认家庭农场主的资格[3-4]。1.2农场劳动力问题5认定家庭农场强调“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对此,有2种看法:一是对家庭成员关系的理解,各地农场成员应扩大到大范围的农业家庭成员;二是对雇工的认识,大部分家庭农场都存在雇佣农工的情况,若简单地将雇工人数作为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则不利于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因而应取消这一限制条件。1.3农场经营规模问题要

5、求“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应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既要防止规模小而无效,又要避免规模大而不精。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来看,要把农业“两区”作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平台,把“一村一品”特色村作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阵地,建议国家在指导家庭农场认定时只提适度规模的要求,具体规模由各省或市县自行确定。1.4农场登记问题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创办家庭农场,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工商登记使家庭农场取得市场主体资格,促进家庭农场的品牌创建、方

6、便获取贷款等,经营行为更受法律保护,更加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2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建议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适期加大物质和科技的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能较好地提高和维护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化、现代化。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培育现代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在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中,建议做到以下4个方面。52.1因势利导,出台相关政策,营造培育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

7、率都在50%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较高,已经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在强农惠农、土地流转、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家庭农场给予政策倾斜,按上级规定及时兑现奖励,并在农业项目申报、技改贴息安排、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5]。2.2强化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家庭农场的根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物权保护,落实好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

8、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契约意识、守信意识,消除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担心和顾虑,让农民长期稳定地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场主安心投资、放手经营。2.3加大扶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加速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给予利率优惠,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金等投入,优先安排农业项目等。选择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家庭农场,在涉农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鼓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