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

ID:1006061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_第1页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_第2页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_第3页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_第4页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岩溶隧道灾害处理技术的探讨  摘要:大支坪隧道岩溶发育强烈,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帷幕注浆技术适用于富水断层带和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本文主要从大支坪990溶腔的施工、灾害治理措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经验借鉴。Abstract:ThekarstisstronglydevelopedinDazhipingtunnel,wherethehydrogeologicalconditionandgeologicalstructureiscomplex,sotheconstructionisdifficult

2、.Curtaingroutingtechniqueisapplicabletowater-richfaultzoneandweakrocktunnelconstruction.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anddisastertreatmentofDazhiping990cavityindetail,whichcanprovideexperienceforsimilarengineering.关键词:大支坪隧道;岩溶;高风险;技术方案Keywords:Dazhipingtunne

3、l;karst;highrisk;technicalsolution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50-021工程概况及特点6新建宜昌至万州铁路大支坪隧(DK130+142~DK138+912段)是宜万铁路Ⅰ级高风险隧道,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境内,东起支井河,中间经大支坪镇,西至野三河,出口处与湖北省建始县交界,隧道旁有渝宜G50高速公路和318国道。隧道Ⅰ线全长8775m、Ⅱ线全长8789m,最大埋深495m,纵坡为人字坡。大支坪隧地质复杂,岩溶发育,突水突泥安全隐患多,施工

4、难度大,部分岩溶处理尚属世界级难题,且突水突泥造成施工异常艰难。隧道区发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隧道通过岩溶发育的灰岩地段7.93km,占隧道全长的90%。地质构造主要为唐坪向斜、养长河背斜以及断裂5条。隧道上方地表有水洞坪、水谷坝、向家坪、大支坪等大型岩溶洼地汇集地表雨水,洼地与隧道间发育有单管式、网络式等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管道水。2工程难点6大支坪隧道施工过程中先后遭遇溶腔82处,其中大规模突水、突泥14次,最大涌水量实际达36.3万方/天。“990溶腔”地表为水谷坝洼地,发育多个落水洞,地表深孔测得的地下水位

5、埋深100m左右,汇水面积6.06km2,最大涌水量5万m3/d,正常涌水量3000m3/d左右,监测到最大水压0.24MPa。溶腔与地表岩溶洼地通过岩溶管道、裂隙相通,一般雨后8~12小时洞内涌水开始明显增大,停雨后1~3天内洞内涌水恢复正常。“990溶腔”沿线路纵向约130m,横向大于90m,Ⅰ线DK132+947~+960、DK133+004~+027间、Ⅱ线ⅡDK132+913~+921、ⅡDK132+973~+997间发育大型富水充填溶腔,溶腔充填物主要为砂卵石及粘土。3施工情况2009年5月16日大支坪隧道“990溶腔”发

6、生大型突水突泥,持续时间20分钟,估测瞬时涌水量35.9万m3/d,涌水量1.3万m3,突泥量1.5万m3;突水溶腔宽度12m,发育高度为隧道拱顶25m左右,纵深距离边墙15m。清淤结束后为了保证隧道结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采取了地板和重力墙封堵相结合的方案通过该溶腔段。3.1施工方案比选3.1.1架桥通过方案原设计方案采用在溶腔段进行架桥施工通过,并根据设计开始准备了初步的桩基施工。该方案的优势:如果桩基能嵌入稳定基岩,能保证顺利通过并有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案存在的难点:①单洞双线隧道施工空间小6,较大型的施工机械均不能开展施工作业,

7、只能采用人工挖孔,但在这种软体充填的岩溶段进行人工挖孔,安全压力极大。②建设周期长,有违“快速通过”的灾害治理原则。如果错过在枯水季节的有利施工时机,雨季来临后又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将会极大地增加额外成本并延长工期。③成本较高。因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因素,完全克服上述等困难的办法几乎没有,如果要合理地实现该方案面临的困难极大。3.1.2重力墙及板梁结构方案溃口采用C25混凝土内嵌I18型钢封堵墙进行回填处理,封堵墙高12.5m,采用泵送砼满灌回填,分层浇筑,保证初支内轮廓线外5m回填厚度;恢复溃口段已破坏初期支护,初支钢架与封堵墙间空洞

8、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密实,衬砌采用C35防水钢筋混凝土。该方案的优势:①正洞地板及侧墙封堵后,对正洞衬砌形成良好的保护,消除隐患。②极大地简化了施工,为枯水季节衬砌结构通过该溶腔段创造了可能条件,缩短了工期。  该方案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