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

ID:1006093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_第1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_第2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_第3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_第4页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初探摘要: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造就了无数的优秀诗词,它们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记录着无数仁人志士爱国、爱家、爱生活的真实情感。诗以最浓缩的语言,最优美的韵律,给人以美的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古诗词赏析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本文将从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体验两个角度,阐述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关键词:古诗词意境情感体验中图分类号

2、: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65-01语文教师要借助好古诗词赏析教学平台,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发自内心的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怎样做好古诗词教学呢?作者结合自己14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5古诗词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背诵与默写,它更需要感受和体会,需要引领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美好世界之中,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诗歌意境的发掘

3、和体会。1.1抓住关键字词,发挥联想与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诗歌是浓缩的艺术,受到韵律和格式的限制,作者在字词的选用上往往是颇费心机。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让张先获得了张三影的美名、“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使宋祁博得红杏尚书的嘉誉。一字传神,境界全出。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点睛之字,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在教学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时,着意引导学生仔细玩味“满”和“出”这两个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虽然没有能够观赏到那春意盎然,争芳斗艳的花园,但一个“满”字和一个“出”字,已经把万紫千红的春天美景刻画的入木三分。

4、1.2抓住诗歌的全局,用多种形式再现诗歌的意境5诗歌不是艺术的唯一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运用多种表达形式,来再现诗歌的意境。如在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要求学生,把诗歌的每一句,都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连成一幅动态画,通过创作,学生真正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好客的丰收后的农民。再如我在教授杜牧《清明》,要求学生将其改编为一个小话剧,并表演出来。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聪明才智,用多种形式将诗歌中描绘的美景展现出来,不仅能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

5、,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验诗歌所承载的情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有的想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有的则是表达忧国忧民之心,等等。没有情感的诗歌就没有灵魂,也不会传承久远。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意境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1透过诗歌的修辞方法体验作者的情感诗歌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它们的应用,将作者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用夸张的手法,一个从被贬、被轻落到重新受到皇

6、帝召见的诗人的高兴和开心之情跃然纸上。再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比喻手法,把自己与汪伦依依相别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赏析古诗词时,一定要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要感悟作者表达出来以及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2.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的情感5作品的写作背景,决定作者的情感基调,抛开作者现实的情感去学习古诗词,无异于缘木求鱼。我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问学生,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环境,想烘托怎样的情感呢?作者为什么愁?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的

7、答案回答的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我让学生查阅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学生才明白原来作者的“愁”是:在那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时代。看到同窗好友个个榜上有名,在名落孙山的张继眼中什么都是灰色的,江枫、渔火也无心情欣赏,反而增加几分愁绪和悲情。所以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设身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3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5古诗词写景,但并不拘泥于写景。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寓于“景”中,情景并生,景是情的铺垫,情是景的升华。透过作品对环境中“景”的描写,我们已经能把作者当时的情感

8、,略晓一二。如在教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洞观作者描绘的这一幅荒凉与颓废的情景,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