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

ID:1006225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_第1页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_第2页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_第3页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_第4页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介入方式和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8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其中斑块符合超过60%或最小管腔面积低于4mm2的非主干病变患者临床期间给予常规药物或PCI治疗(观察组,84例),斑块符合低于60%或最小管腔面积高于4mm2的非主干病变患者行药物治疗(对照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情

2、况。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历时0.5~1年的随访,平均时间(8.02±2.17)个月,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心绞痛及PCI二次治疗的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应的技术指导下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或PCI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介入治疗;长期疗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5(b)-0107-026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指的是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在40%~7

3、0%之间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自药物支架上市后,其PCI治疗的手术指征不断扩大,随着临床中关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药物治疗方式取得较大进步,在血小板抗凝和降脂治疗方便的预后显著提高。经临床研究证实,药物治疗与早期侵入治疗的效果差别不明显,但其具体疗效尚不十分明确,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8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采用介入方式和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该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

4、对象是该院收治的158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经分级标准分级[2],患者的心绞痛分级水平在Ⅱ~Ⅲ级之间,射血分数水平高于40%,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具有肝病、肿瘤、感染、出血、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早期行PCI治疗患者,具有既往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史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60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45.13±2.08)岁;其中斑块符合在60%以上或最小管腔面积在4mm2以下(非主干病

5、变)患者行予常规药物或PCI治疗设为观察组(共84例),斑块符合在60%以下或最小管腔面积>4mm2(非主干病变)的患者行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共7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简单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别,可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照分析[n(%)]■1.2方法PCI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其疗效标准为狭窄残余低于20%,不存在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严重的并发症[3]。治疗期间使用的辅助药物主要有肠溶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制剂、硝酸

6、酯类药物[4]。行临床检查以前,若患者无低血压禁忌证,可以给予0.2mg的硝酸甘油行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将2.5F超声导管通过导丝送入,保证超声导管的探头送入至靶病变部位远端10mm以上,并且进行匀速回撤,速度为0.5mm/s[5],将图像做好存盘处理后进行综合分析。6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不等时间的随访,平均时间为(8.02±2.17)个月,注意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血运重建等。1.3统计分析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

7、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2结果经随访观察可见,两组患者临床期间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的使用率,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n(%)]■3讨论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临床公认的金标准,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早期病变类型,临床期间采用的治疗手段尚不统一,ACC中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列为介入治疗的Ⅲ类指征[6

8、],而临床期间有持续性典型性心绞痛表现的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再血管化治疗。6该组研究对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