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ID:10070823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_第1页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_第2页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_第3页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_第4页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清洁化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能源变革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智能配电网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智能配电网发展,连续两年将发展智能配电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特高压和智能配电网,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我国目前智能化电网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新能源;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对智能电网内涵的解读不同国家各有不同,各国建设智能电网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

2、最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国际能源大会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高度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智能电网是IT产业与能源产业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用户与电网公司之间的网络互动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从而优化电网管理,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7智能电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推出的。美国电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复杂,具有强非线性及不确定性。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入网规模的增大,电网的不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美国大停电后美国努力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和效率,在

3、电网安装大量的传感器以采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需要的信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一、智能配电网的概念 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配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1]。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配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

4、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7智能配电网是实现全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在发电端应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提升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还可提高传统发电技术的效率;在电网环节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输电效率,提升电网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深入千家万户的配电端,通过智能电表,可将用电信息反馈给用户,提高用电效率,用户还可通过智能配电网将自家太阳能发电卖给电网,实现智能互动和绿色节能。 二、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配电自动化 目前国内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风风火火,但很多建设者对于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路线不明确。由于配网自动

5、化的投资很巨大,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应全面铺开,针对不同级别的供电区域有差异化的实施方案。目前国内的配电网一次网架结构较薄弱,单电源供电较多,不能满足N-1原则,无法实现馈线自动化这一重要功能。未来应聚焦在A类和B类供电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对一次网架进行改造,满足N-1原则,对于过于复杂的网架结构也给予简化。主站系统遵循IEC61970/61968标准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关键之一,在业务功能上,可先考虑实现不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馈线自动化,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一次设备技术相对成熟,为了满足遥控的需要,要进行电控化,甚至智能化的改造。自动化终端设备实现分布式智能处理还需要实践检验

6、其成熟度[2]。通信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主要考虑采用光纤、无线、载波等通信技术的混合使用,但在具体的选择上还未达成共识。海量的配网自动化设备维护,对供电局的人员配置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二)可再生能源、储能及微网能量管理 未来城市内实现高密度可再生能源发电,会根据发电规模的大小在配电网或用电网层面实现并网运行。为了消抑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间歇波动特性,会配套建设储能装置。受城市内占地和投资金额的限制,清洁能源及储能目前的建设规模都不大。微网能量管理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研究课题,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2010年12月31日,河南财专分布式光伏发电及微网运行控

7、制试点工程联调成功,进入试运行阶段。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为380千瓦,通过试点工程建设,旨在研究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网规划、网损、潮流、电能质量、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影响,掌握分布式发电、储能接入与微网运行控制技术,积累微网运行经验;研究光伏发电技术接入要求和原则,为清洁电源发展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依据。 (三)汽车充电 7我国寄希望于电动汽车能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但电动汽车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还有待研究讨论,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都已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