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ID:1007089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4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中,通过猜想、联想、直觉思维为非逻辑思维训练,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关键词:数学教育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联想引导创新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

2、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5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

3、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

4、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5《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

5、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510,10+1=11;④6+5=11,因

6、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三、“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从古至今为无数的教学者所共识。不仅一节课如此,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也应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耳、眼、手、脑的积极性,让

7、学生主动去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分析、综合,在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中获得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发展智能。5例如:在学习“垂径定理”时,我首先得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一结论。我问学生在这一定理中涉及几个问题,学生回答涉及五个问题:1.过圆心(直径);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垂径定理”就是由1和2推出3、4、5;接着,我们又研究出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