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

ID:1007310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_第1页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_第2页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_第3页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_第4页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聚集功能的变化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单采血小板,置22℃血小板保存箱,水平振摇,保存7d。分别在0d(采血的当天)、3d、5d、7d留取样品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保存期发生明显变化。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保存时间血小板是血液有形成分中相对密度最小的一种细胞组分,相对密度约为1040,用离心法可以从血液中分离血小板。目前血小板制剂的制备方法有两种:①手工法,制备出的血小板为浓缩血小板制剂,并可进行多人份汇集保存

2、和输注;②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体内进行直接采集,制备的血小板称为单采血小板。与手工制备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具备纯度高、质量好等优点。未经处理并采用血小板专用保存袋的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可达5d[1]。本文拟对单采血小板保存7d之内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检测,以期能更好的评估血小板的保存质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CS3000血小板常温保存袋(Baxter公司,美国),CS-30005plus血细胞分离仪(Baxter公司,美国),CHRONO-LOG560CA血小板凝集仪(美国),HELMER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美国)。1.2方法:1.2.1样品的采集与分组3

3、0位健康自愿献血者,按操作规程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浓缩血小板悬液,每单位血小板含量为(2.5~3)×1011。将每一单位血小板用进口血小板常温保存袋(Baxter公司产品)保存,置22℃血小板保存箱,水平振摇,保存7d。分别在0d(采血的当天)、3d、5d、7d留取样品检测。1.2.2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致聚剂为胶原,终浓度为2nM/ml。取专用试管2只,分别标明PPP(贫血小板血浆)和PRP(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原液2ml,3000r离心10min,吸出上清液转移至PPP管;另取血小板原液0.5ml于PRP管,加入1mlPPP混均,使血小板计

4、数约为300×109/L。用0.5mlPPP调零点。将0.5mlPRP加入测试杯,加磁力搅拌珠,加胶原2ul,采用光学法用血液凝集仪测定,记录8min血小板聚集曲线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1.2.3统计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表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讨论5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

5、,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小板颗粒物质的释放,则进一步促进止血和凝血。因此,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功能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3]。血小板之间的黏附叫聚集,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4]。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和功能障碍性出血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5]。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5当前,血站对血小板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血小板计数。我国规定单采血小板计

6、数应达到≥2.5×1011/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袋[1]。实际上,血小板计数在不同保存期、不同温度条件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因为血小板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中是以颗粒的方式出现,只与血小板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与血小板的功能特性没有关系[5]。因此,血小板计数检测只能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并不能证实血小板功能正常。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有必要在检测单采血小板计数之外,还应对血小板的功能进行检测。本研究检测单采血小板的聚集率,以期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由表1可见,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P<0.05),说明血小板的聚集

7、功能越来越差,可能损伤单采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导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下降。综上所述,采供血机构在采集、制备血小板制品时,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混入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数量之外,还应该增加血小板的功能检测,全面控制血小板的质量,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参考文献:[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6-15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Z].2006,11,1.[3]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6-6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