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ID:10073472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3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了解皖西白鹅产业发展情况,近期安徽省六安市财政局深入寿县、霍邱、金安、裕安、舒城等县区,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走访养殖场(户)及加工企业等形式,对全市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加快皖西白鹅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一、皖西白鹅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六安市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皖西白鹅这一独特优良品种资源,积极推广“种草养鹅”技术,实施“皖西白鹅系列开发”星火科技扶贫项目、资源保护项目和“皖西白鹅腾飞工程”,白鹅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逐年提高。(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六

2、安市是传统的农区,物产丰富,山地、丘陵、圩畈水面各占1/3,可用山场200万亩、冬闲田200万亩,境内多草山草坡,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白鹅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加之皖西人民养殖白鹅历史悠久,历经200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皖西白鹅已成为全市的农业特色产业和对外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8(二)区域布局日渐明晰。皖西白鹅一直占全省饲养量的四分之一、全国饲养量的二十分之一。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寿县、霍邱、金安、裕安四县区为重点的皖西白鹅生产区域,集中了全市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羽绒及制品企业100多家,鹅肥肝生产厂家近20家。(三)规模养殖渐成主体。

3、自2011年7月六安市实施肉禽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白鹅)项目以来,2万只的反季节鹅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改扩建标准化鹅舍4万多平方米,年养殖500只以上大户达到1180家,全市规模化养鹅的比重已达到50%。据统计,全市白鹅饲养量已由2004年禽流感时期的不足1000万只,恢复性增长到了2013年的1750万只。(四)产品研发成果明显。广大养殖户积极介入皖西白鹅的加工项目,生产出了丰富多样的系列产品,鹅肉熟制品加工也开始起步,鹅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其中,皖西白鹅腌制品已有10多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寿县向天歌白鹅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俊邦”牌风干鹅、贡鹅、鹅肫爪、鹅油等系列

4、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同时,皖西白鹅羽绒产业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诞生了一批羽绒、羽毛制品加工企业,产品从最初单一的羽绒品种向具备高科技含量的羽绒精加工领域拓宽。据统计,六安的羽毛球已占全国40%的训练球市场。8(五)技术支撑逐步提高。六安市先后制定皖西白鹅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标准,皖西白鹅品种提纯复壮、杂交选育、人工孵化、鹅肉及羽毛制品开发等鹅业基础研究已取得10多项科研成果,各项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皖西白鹅选育及种鹅营养需求参数的研究”和“皖西白鹅高产系配套生产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使皖西白鹅产蛋率提高39%。(六)产业引导持续加大。实施皖西白鹅系列开发星火科技扶

5、贫项目、资源保护项目和皖西白鹅腾飞工程,成立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羽绒(毛)产业协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强白鹅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皖西白鹅养殖和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羽毛绒交易市场建设,实施皖西白鹅农业标准化养殖工程,实施产业化开发。2013年,全市羽绒企业实现国内贸易额45亿元,出口额9500万美元。(七)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皖西白鹅于1981年被正式编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物种;2000年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获得国家产地证明商标;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皖西”牌

6、羽绒、“翰文”、“鸿鹄”牌羽毛球和羽毛球拍获安徽省著名商标,“三祥”牌羽绒羽毛被授予“安徽省名牌产品”。二、皖西白鹅产业发展制约因素8(一)疫病和市场两大风险。动物疫情形势复杂,近30年平均每年就有1―2种新传染病出现,75%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有给家禽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H5N1、H7N9等病毒。虽然白鹅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但由于养殖起点低,防疫条件差,鹅群平均死亡率在10%以上。特别是重大疫情造成的影响大,2013年春季受禽流感影响,羽绒制品出口订单和鹅肉、鹅肝等食品消费减少,对养殖也造成一定影响。虽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国际羽绒节(博览会),但全市肉鹅生产、加工

7、、销售、市场需求等信息体系尚未形成,农户和养殖户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市场的供求关系、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导致盲目生产、销售困难。(二)资金和技术两大瓶颈。虽然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但用于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量小。全市各级财政对养殖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多,但是针对皖西白鹅这一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却相对较少,2013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主产区各级财政投入1157万元,对白鹅产业快速发展所起作用有限。加之银行金融政策限制,支持农村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门槛高,养鹅户很难得到较大额度的贷款支持,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