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

ID:10081696

大小:3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4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1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2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3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4页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师道尊严”到“平等对话”——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的共存研究泉州通政小学林铭霞【摘要】现代教育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要处理好“师道尊严”与民主平等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达到教学的和谐完美。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激励者。【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平等对话【正文】新课程将引发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

2、决定、制约着其他教育关系的存在和发展。而教师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置身于新课程改革,面对要推广的新课程,每个教师都要重新审视一下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即教师的角色问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理念而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将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新解读师生关系,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认清师生关系的本质。一、传统的师生关系我国教育史相当长一部分属于封建时期,而封建社会是由层次极为分明的等级堆垒而成,强调的是人天生的不平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中,师生关系的表现就是“师道尊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师道尊严”成为我国具有悠久

3、文明历史的体现,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甚至认为“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学记》中有“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思想;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更加强调了“师为上,学为下,师为主,学为从,师为尊,学为卑”的观念;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教育名言,它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奉为圭臬,同时也成了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师生关系是传授者与接受者关系的理论依据;明清之际

4、,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服从教师,不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的意见,师生关系完全建立在严格的权威原则上。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学东渐,西方教育理论也随之传入我国。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与我国的传统教育相结合,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更加确立。五四运动时期,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1922的新学制甚至规定“学校应以儿童为本位”,1923、1929年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也做了类似规定。但五十年代前后,全国上下都接受了凯洛夫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角地位重新奠定下来,学生在教

5、学中仅仅充当配角或者听众。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被模式化、固定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可以移动的书柜”。因此,知识的传递只能是由上对下的灌输,教师和学生缺乏情感的交流;而且,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这就无条件配合了灌输式教学,这在表面上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但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可能会使一些教师妄自尊大,知识老化,视野狭窄,观念落后,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落伍。总之,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中,学生始终处于被

6、控制、被支配的地位,师生关系是极端不平等的。这种传统的“师道尊严”使教师的精神世界在学生面前完全封闭,教师因此走向自身的孤独,无法体现到价值实现的快乐;同时,这也和民主开放的现代教育格格不入,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师生关系。二、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受西方主体教育思想的影响,关于师生关系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先后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为主客体”等有关理论学说。这两种学说比传统的“师道尊严”进步了很多,但是却仍然把教师和学生局限于主体和客体的认识

7、范畴,想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平衡,但结果却使师生的发展都受到局限,并没有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平衡。2001年9月,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广泛传播,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师生关系也必须重新加以界定。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应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呢?1、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对话”传统教育中一直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者居于无可置疑的独白者的地位,受

8、教育者则以知识的“容器”而存在,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完整的人的知识、情感、意义与价值,而导致师生关系中人性的失落。被称为世纪末教育研究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