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

ID:10085688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25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咳嗽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诊疗方案(2014年)病名:咳嗽中医病名:咳嗽病西医病名: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多为散发,无流行倾向,年老体弱者易感。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病”范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2、西医诊断

2、:(1)发病急,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伴胸骨后不适感或钝痛,有细菌感染时可有粘液脓性痰。支气管痉挛时有气喘,全身症状有轻度畏寒、发烧,体温38℃左右。  (2)肺部体征阴性或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散在的干、湿罗音。  (3)血液白细胞数大多正常,细菌感染时增高。  (4)胸部X线检查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5)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全身症状3~5天消退,咳嗽咯痰症状有时可延续2~3周才消失。  (6)应排除百日咳、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

3、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

4、,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二、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止嗽散中桔甘前,荆陈紫菀百部研,诸般咳嗽凭加减,姜汤调下约三钱。)麻黄10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陈皮12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枳壳12克、甘草6克。2.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处方:桑菊饮(桑菊饮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克、薄

5、荷6克、连翘10克、桔梗6克、川贝母10克、钩藤15克(后下)、芦根3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3.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处方: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还身热,清宣凉润燥能医。)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蒌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4.痰湿蕴肺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中夏和陈,意以甘草与茯苓。三子养汤白苏菔。)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

6、苍术12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5.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6.肝火犯肺治法:清肺泻肝,止咳化痰。处方:黛蛤散加黄芩泻白散(黛蛤散:青黛,海蛤壳。黄芩泻白地骨皮,桑白粳米甘草比。)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5克、青黛6克、海蛤壳15克、甘草6克。7.肺阴亏耗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处方:沙参麦

7、冬汤(沙参麦冬花玉桑,扁豆甘草止咳爽。)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1、风热犯肺、痰热郁肺,予双黄连、痰热清注射液疏风清热、清热解毒。2、肺阴亏虚,予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三)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三)针灸治疗   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袭肺证,加风门、合谷;风热犯肺证,加大椎、曲池、尺泽;燥邪伤肺证,加太溪、照海;痰湿蕴肺证,加足三

8、里、丰隆;痰热郁肺证,加尺泽、天突;实证针用泻法。2、耳针治疗选肺、支气管、咽喉、神门、肾上腺等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单耳,每3-5天更换一次3、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辩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4、刮痧、拔罐疗法万花油或甘油涂擦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观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每日1-2次。4、其他疗法根据临床情况选用艾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