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

ID:10086197

大小:9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25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_第1页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_第2页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_第3页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_第4页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串讲复习题2006年10月修订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串讲复习题训诂学名词解释1右文说以宋代王圣美为代表的一种对汉字音义关系的看法;“右文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即通常在形声字右侧的声符也表示意义,右文说注意到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也反映了一部分汉字的声符表意现象,有其可取之处;但右文说”以偏概全”没有摆脱字形的束缚,未能科学地解释音义关系问题。2章太炎近代国学大师,具有深厚的小学、经学和史学根底。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独立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训诂方法的总结,对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文字

2、变易等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他的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等。3杨树达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研究范围广,成果多。其著作与训诂相关者,有《训诂学讲义》、《积位居小学述林》、《积位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官》等。他对于训诂学的贡献有三条:1构拟过一套训诂学体系。2对汉语词源学的研究具体而微,且能归纳出条理。3在训诂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用语法助训诂。4郑玄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融汇古今文经学,各取其长,遍注群经。他以古释今,注意古今字的变化;音声求义,破假借而读本字,在训诂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推动了训诂工作发展。著

3、作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5《昭明文选注》是南北朝时期李善所作的一部文学总集。采用了”征引“的训诂体式,有较浓的文学色彩。6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7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8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9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10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11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

4、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12训诂00819训诂学第14页(共14页)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串讲复习题2006年10月修订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13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14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15《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后人将三书合刊,称为《史记三家注》。16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以《四书

5、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十分注重字句本身的训诂,他主张以训诂说经,强调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废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洁明了,可读性强。17顾炎武开清代朴学风气之先、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学者。他崇尚汉学的求实,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提倡实事求是,重博征、贵创新、求致用,开启了优良的治学风气。他将考据学与经学、文学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审音声、明训诂来研究经史。同时,他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他的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等。18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

6、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19戴震清代皖派的开山祖师,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认为学术有义理、文章、考核三类,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将文字、音韵、训诂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从文献语言出发,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方法,影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考据学界,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他的著作有:《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20段玉裁段玉裁是清代戴震的学生,其《说文解字注》文学最高成就,形、音、义互证,相得益彰。他定

7、古韵十七部,使审音、考字、训义互为发明。完善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字数义的原因。创立了“统语”与“析言”之别,将训诂中的同源字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开来,并有意识地联系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中考求词义。他的著作有:《六书音匀表》《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21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是戴是清代戴震的学生。王氏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对汉语复音词的内部语义构成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本质特征。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揭示了许多修辞条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