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教表内乘法有感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

ID:1009213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_第1页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_第2页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_第3页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再教表内乘法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再教《表内乘法》有感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幸把《表内乘法》这一内容教了四遍。可以说四遍四个样,遍遍不一样。唯独这一次收获最多,感受最深。这里赘述下来,愿与您分享。一、初步认识乘法1、起始环节:承前启后,紧扣知识的生长点。听题列式计算。2+2=2+2+2=2+2+2+2=2+2+2+2+2=2+2+2+2+2+2=这里教师在报题时采用逐个念出加数的方法,比如2加2加2再加2,接着教师有意强调一句“4个2相加”。简单的题目学生听题容易,当相同加数的个数越来越多时,学生会感到听起来很吃力。于是能认识到说“几个几”的必要性,进而理解“几个几”的真正含义。教师也将逐个报题方法自然转

2、变为直接报“几个几”的方法。如教师报:7个2相加,学生写2+2+2+2+2+2+2=依次类推:8个2相加9个2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8个5相加……教师可以根据班上的具体情况适当多报一些,让学生初步感知“相同数相加”这一具体问题。这一问题正是乘法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知识的生长点。2、中间环节:启发讨论,感受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教师启发:今天口算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加数相同)继续引导:这样的题有一定规律,但算起来又很麻烦,如果让大家计算20个8是多少?100个6是多少就更难了。同学们有什么办法算得又对又快吗?(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教师讲解,这个问题在很早很早以前,

3、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就总结出了很好的办法。教师将“乘法及乘法口诀”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试着将刚才的口算题一一写成乘法的形式。3、最后环节:变换形式,强化理解乘法意义。当学生将加法改写成乘法后,反问:3×2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试算:3×4=        5×2=           4×2=           6×3=问学生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听题列式计算:5个3相加是多少?7个2相加是多少?……学生可以写乘法式子,也可以写加法式子,教师鼓励学生两种式子都写。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感受使用乘法的简便。二、教学《表内乘法》。1、 教学“2

4、”的乘法。教师引导学生口算出加法结果,再依据加法结果口算出乘法结果;强调乘法意义时引出口决。为“3—9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1)   口算        (2)试算          (3)口诀 2=                     1×2=                一二得二 2+2=                  2×2=                二二得四2+2+2=                2×3=                二三得六……                  ……                 ……2、寻找规律,掌握算理,巧

5、记口诀。教师引导:加法算式有什么规律?和有什么规律?乘法算式有什么规律?积有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灵活背诵口诀。3、利用教材,反馈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在学生初步学习了“4”的乘法后,就可以用教材作为练习强化内容,让学生自主学,再集体讨论订正。4、根据学情,变换方式,突出重点。在进行“3—9的乘法”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的重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由乘法推出加法算出结果,再找规律记口诀。也可以把乘法和加法交叉出现,学生自编口诀等等。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

6、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础上熟记口诀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关于表内乘法的编排,教材分两大块安排“表内乘法(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到这样安排重复性教学过程较多,故将乘法的意义作为关键进行突破。乘法口诀采用大九九。这样便于学生对照口诀之间的关系记忆口诀。再以教材为练习内容进一步强化,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这一知识重点。再结合学生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深挖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大大节省了

7、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