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

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

ID:1009257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_第1页
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_第2页
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努力塑造创造的品质通过分析,研究各类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过程,可见到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特性:有高尚的情操,独特的气质,聪慧的智能、良好的修养。1.高尚的情操主要表现在执着的追求、坚韧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1)执着的追求。创造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形成崇高的志向,为之勇往直前,奋斗终身。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从1832年2月29日起从贝格尔舰登上巴西的巴伊亚,开始五年的科学考察。他穿越原始森林、迷失过道路,在险峻的大山峰上遇到过暴风雪;误入过凶残野兽出没之地;几次被猛烈的地震震倒,在凄凉恐怖的黑

2、夜里露宿,受到百虫袭扰;多次发高烧,几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坚毅地把考察进行完毕,终为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我国唐代高僧玄奘,在当时交通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为了佛教学术事业,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经历万般苦难,花费了19年时间,长途跋涉25000公里。他撰写《大唐西域记》十多万字的历史、地理著作,直到今日还是全世界研究中亚、南亚历史和中西交通史的学者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解答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目标,钻研达到如痴如迷,大有不识人间烟火的程度。他演算的草稿纸

3、都堆了半屋,文革中对他种种折磨,他全然不顾,只认定摘那颗“明珠”,取得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成果。生物化学家彭加木为了开发边疆资源,几次不畏险阻,到“风沙无情,大地险恶”的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在第四次闯进罗布泊综合考察时,不幸遇难,实践了“让我的骨头来使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的誓言。(2)坚韧的意志。明末史学家谈过,家境贫寒,含辛茹苦地勤奋写作,历经27个春秋,6次改写书稿,直至56岁才完成巨著《国榷》,不幸书稿被窃。他十分悲恸,但仍忍痛节哀,又动手重写,再熬十个年头,又将书稿写成。他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惊人毅力

4、,一直被世人传为美谈。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听能力。可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用惊人的意志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她经过艰苦奋斗,出人意料地考取了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在许多教材没有盲文版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她刻苦、顽强地学习,终于以超过常人的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学业。她终生努力不懈,掌握了五国文字,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爱迪生是一个高产的发明家,但他也同样碰到了挫折。他在一项发明的试验中遭到屡次失败后,对一位有些泄气的助手说:“我们没有失败,现在我们知道了有一千种办法是行不通的。

5、因此,就离那种行得通的办法近了一千步”。千次失败都不气馁,多么坚强的意志!其中包含了多么巨大的创造力量啊!(3)大无畏的精神。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为接受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宗教裁判采用火刑处死。比他晚半个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由于主张血液循环学说,被反动的宗教势力活活烤了两小时。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他不顾触犯封建礼教带来的危险,解剖尸体进行医学研究,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古书对人体结构的错误论述,科学家、创造者就是要有这种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只有勇敢,只有思想上的大无畏,才能冲破思

6、想束缚,做出异乎导常的成果。(4)虚心好学的态度。列宁说:“聪明在于学习。”我国工程学家茅以升说:“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学而知之的天才。要使自己懂得多,首先就要学得多。”凡是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但好学,而且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借鉴。2.有独特的气质创造性人才都具有一些独特鲜明的气质,其中下面两点是共有的,而且比一般人更为突出。①好奇、善于探索。美国科学家霍尔顿撰写过爱因斯坦的传记。他写到;“这个当代最伟大的天才,同时却又像孩子般天真。”即使到了晚年,还是用深邃的目光注视周围世界,始终保持他曾在5岁时看到

7、指南针时产生的那种好奇心。有创造性的人对外界事物反应灵敏、善于探索、善于抓住事物的实质问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缺点。发现了缺点,就找到了创造发明的课题。北京11岁的林恒韬发明的“充气雨衣”,就是改进雨衣上的雨滴流下来易打湿脚的缺点。所以爱迪生说:“不满足进步的第一必需品。”②质疑。质疑本身就表现了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一种探索精神,孕育着创造。一个人要有不满足于现状,不断革新的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有一个同学平时喜爱文学,他看到《三国演义》中写刘备身高7.5

8、尺,张飞身高8尺,关云身高9尺,又看到《水浒》写武松身高8尺,武大身高5尺。突然一个问题冒出他的脑际:“古代人的身高超过今人吗?”他想不会,从马王堆出土的女尸,和有关考古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文学书上描述错了吗?于是他悉心研究,终于得出:“秦汉时一尺相当于现时27.65厘米,而宋时一尺相当现时30.7厘米的别出心裁的结论”。他的研究竟得到史学家的赞许。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