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ID:10092671

大小:14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5-25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稿提纲(汉语言文学系李金娥)第一讲: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第二讲:当代诗歌创作第三讲:当代散文创作第四讲:当代戏剧创作第五讲:当代小说创作课程说明:一、中国当代文学:分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门课程。高职高专阶段开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本科阶段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二、知识结构:以“当代文学发展史简介、当代诗歌、当代散文、当代戏剧、当代小说”分为五个知识模块,并以此为顺序进行教学。三、教学方法:1.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一元三次教学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是以

2、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2.“四个步骤”的过程:学生“读”(阅读作品)—“说”(复述作品)—“听”(聆听老师点评作品)—“写”(分析评论作品)”为四个步骤,来设计教学过程。3.“三个结合”的实践形式:①学、教、做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实践性;②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开放性;③语文教育专业与相关的文秘、新闻、管理等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四、教材:(一)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当代部分)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当代部分)(二)自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导读》35第一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简介

3、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发展史第一节50——60年代文学史概述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大陆以及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创作。”二、中国当代文学分期:可分为三个时期1.建国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2.“文革”十年的文学(1966——1976)3.“新时期”的文学(1976——现在)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它限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文学。这种性质使当代文学以极其复杂的面貌和特征,显

4、著地区别于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与时代的文学。第二节十七年代文学史简介:一、中华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1.召开的时间、地点: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现北京)召开。2.会议主要内容:(1)郭沫若、茅盾、周扬所作的“三个报告”;(2)确定《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3)成立了“中国文联”及各协会;3.大会的意义:中国新文学的开始。二、中华全国第二次文代大会:1.召开的时间、地点:1953年23日——10月6日2.大会的中心议题:35(1)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指出了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2)文艺的新任务、创作和批

5、评的准则、文艺的基本要求等。三、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评:(略)1.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评的教训四、“双百方针”与文艺政策的调整1.提出的背景、时间、地点:2.“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3.“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据:4.文艺界的新局面:文艺理论与创作五、文艺政策的调整:三次会议与“文艺八条”1.新侨会议:2.广州会议:3.大连会议:第三节“文革”十年文学史简介一、时间:1966年5月——1976年10月二、“四人帮”的黑纲领——《纪要》,核心:“文艺黑线专政论”1.理论黑——黑八论:2.文艺作品黑——3.作家队伍黑——三、“四人帮”的阴谋文艺:(

6、1)戏剧创作(2)其他创作四、“四人帮”的黑理论:(1)根本任务论(2)“三突出”创作原则(3)主题先行论五、人民文艺1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略)(1)小说(2)戏剧(3)电影2地下文学:(1)小说(2)诗歌353.天安门诗歌第四节新时期文学史简介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二、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1.伤痕文学2.反思文学3.改革文学4.意识流小说三、第四次文代会四、80年代后期的文学1.寻根文学2.现代派小说3.通俗文学4.西方新方法的介绍5.文学主体性的讨论第二讲当代诗歌创作第一章十七年诗歌创作第一节十七年诗歌创作概述(学生自学:编写

7、阅读提纲)第二节十七年诗歌创作需要掌握的几个问题:一、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分期:第一个时期:(1949——1956)年平稳发展。第二个时期:(1957——1966)年曲折发展。1.反“右”扩大化(寒潮)2.五八年新民歌运动(热风)二、十七年诗歌的特点:1.颂歌潮流:祖国、党和领袖、新生活、新时代、新的人民、(北大中文系谢冕教授评论:共和国诗歌的实质是对新生活的歌颂。)2.抒情主人公的变异:诗人“自我”与阶级、人民的“大我”相结合。353.抒情诗的两种模式(重点)(1)政治抒情诗:是积极对现实政治做出呼应而充分体现了时代激情的一种诗歌潮流。这

8、一概念的提出,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诗体在建国初期就已出现,进入60年代由郭小川、贺敬之两位诗人的艺术实践而走向成熟。(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对政治抒情诗的艺术渊源、艺术处理、抒情主人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