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精神抚慰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

ID:10095441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_第1页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_第2页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_第3页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给孩子精神抚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给孩子精神抚慰高三孩子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专业选择问题。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实在是个难题。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有时焦虑、有时苦闷、有时苦恼烦躁……需要家长、老师适时加以抚慰。对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这里选几种最为常见的问题及指导意见供家长们参考。1学业焦虑的缓解学业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1)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

2、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程度;三是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2)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让自己得以健康愉快地发展。为了缓解或消除考试焦虑,家长可让孩子尝试以下几个策略:①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②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考虑未来,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③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

3、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3)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是常常让学生苦恼和矛盾的事。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对学习材料的意义(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言)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价值上给予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作为家长常用的方法是晓之以理,激发其热情。2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孩子付出了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

4、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说,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近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心理专家指出,在遭遇挫折时,不妨尝试以下策略:(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4)不妨制订阶段性目标

5、;(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即使有时考试成绩不好,也不等于自己不行。一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达到自己的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去跟班上好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你是中上等的。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过难。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6、。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定,没有理由轻视自己。3减压推动备考进入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逼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的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1)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逼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这样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2)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订出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张而不忙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也不能都跟着老师走。要把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7、(3)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4排解源自家庭的烦躁苦恼现在高三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父母一般又是没有上过大学,再加上目前就业困难,许多家庭都把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高三学生感到家庭的压力大,烦躁苦恼。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

8、法。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