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

ID:1009558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_第1页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_第2页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_第3页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_第4页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蜂”起舞引百“蜂” 冬“飞”江南酿蜜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蜂起舞百蜂翩冬“飞”江南富路宽集安市太王镇高台村张兆安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张兆安,是集安市太王镇高台村五组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近几年,我和周边的邻居靠养蜂富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但既然组织上觉得我的产业发展方式还可以,我就把我的养蜂过程跟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一“蜂”起舞百蜂翩,冬“飞”江南富路宽。一、寻出路瞅准养蜂业我们高台村位于集安市区东北部15公里处,全村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内有著名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古代高句丽采石场。丰厚的山林资源为我们村农民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1999年前,我是高台村园参种植业大户,靠

2、园参种植,我挣了一些钱,但我们高台村属于上水源区,开人参地水土流失严重,对水源造成了破坏,我考虑人参这个项目对山林的破坏性太大,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项目,早晚得停下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到2005年我们上水源区的人参和西洋参全部下山)。与其被动停产业,不如早点选项目,5所以我决定放弃园参种植业,找一条具有环保型、可持发展的项目。如何既不破坏山林,又能增收呢?在没找到项目前,我整天瞅着风景如画的大山想,有时想得我头都疼。人要是开窍了,也许就在一刹那。一天,当我瞅着穿梭于花丛之中的蜜蜂时,突然灵机一动:何不靠养蜂来致富呢?虽然村内农民目前没有养蜂的,但养蜂业在高台村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

3、年前就有浙江一带的养蜂人在我们村放蜂。我想:“既然外地人能千里迢迢来这里养蜂,就说明这里的蜜源一定是优质的,酿出的蜜也一定是上等的,别人离家能干的事情,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差哪儿呢?为什么我们要守着这么好的蜜源受穷呢?”……一连串的思考,更坚定了我养蜂的决心。我这个人就这样,瞅准的事说干就干,我拿出3000元钱一下子买回了15箱蜂,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业。二、历艰辛闯出致富路说实话,养蜂对我来说,是平生第一次,我心里也没多大底数,但我知道一要勤劳,二要依靠科技才能致富,我一方面购买有关养蜂的书籍认真学习,另一方面虚心向有着丰富的养蜂经验,在当地放蜂的南方人学习。养蜂看似简单,但实际干起来却很繁杂

4、。养蜂人除了要心细外,还要付出大量的辛苦。为了能让蜜蜂采到优质蜜,提高蜂蜜产量,我根据各类花开的不同时间,5不断变换养蜂地点,独自一人露宿在深山中是很平常的事,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渴了喝点清澈的山泉水,这期间,虽说放蜂是苦的,但看着自己收获的蜂蜜,心里那个乐呀,仿佛那蜜主动流到了我嘴里,淌进了心里,那滋味,一个字,甜!靠着能吃苦的韧劲,加上不断学习,我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蜂群,由当初的15箱蜂发展到35箱,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俗话说: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养蜂初试成功了,并在当年就见利了,我想:“养蜂比种人参强,投资少,见效快,我的把大伙组织起来,一是为大家找个新致富项目

5、,二是等蜂子达到一定的数量,也好规模化经营。”所以我以自己在养蜂过程中的实际投入与收入作比较,鼓励周围的乡亲们都来发展养蜂业。在我的说服下,我周围有12户也养起了蜂。我这个人平常就是热心肠,既然是我把大家领上养蜂这条道,就更不能不管大伙。我自己起步早,比其他人有经验,所以我总是抽空挨家挨户走走,看看有什么自己可以帮助解决的难题。一次,邻居申树彬来找我,说他家的蜂最近在蜂箱前总是有很多不是不长翅膀,就是少腿少眼的蜂,只会爬,不会飞,产蜜的数量也大幅下降。我当时怀疑,他家的蜜蜂可能是遭寄生虫螨虫了。到他家后,我对蜜蜂进行了仔细检查,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我拿扫帚扫了扫蜂坯上的蜜蜂,能明显地看到螨虫

6、往地上掉,我赶紧回家拿来自己准备的硫磺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撒在他家的蜂箱里5,几天后,他家的蜜蜂明显好了。为不让其他养蜂户遭受螨害,我把他们都召集到申树彬家,现场给大伙讲如何防治螨虫,并将自己总结出的“一年之际在于秋”,既在每年的7月20日后,一定要对蜜蜂进行除螨处理,否则第二年一定遭受螨害的养殖方法传授给大家。时间久了,大家养蜂上有什么困难,都爱找我帮助解决。养蜂的人家多了,蜂蜜的产量自然也就上来了,为了保证蜂蜜的顺利销售,我主动与集安市蜂业公司取得联系,争取到蜂业公司上门收购蜂蜜,确保大家养蜂无后顾之忧。一年下来后,所有的养蜂户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一些报有观望心理的人也逐渐加入到这支

7、养蜂队伍当中。目前,高台村共有养蜂户28户。三、“飞”出去采蜜下江南在北方,养蜂业每年最大的投入是入冬前的一次喂白糖。我曾计算过,每箱蜂每年需吃掉白糖20公斤,自己现有的80箱每年就要吃掉1600公斤,每公斤白糖按市场批发价3.8元计算,一年下来就得6080元。我琢磨着,怎么才能减少这部分开支呢?看着浙江一带的养蜂人春来冬走,我终于有了答案:既然南方人在夏天能来北方放蜂,我们东北人在冬天为什么不能到南方去放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