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

ID:10095669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_第1页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_第2页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_第3页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_第4页
资源描述:

《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归城市老旧建筑的场所精神  【摘要】随着城市扩张与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建筑规模和空间规模的急剧增加。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建设是除旧布新时期,对城市老旧建筑的更新与利用,成为这个时代下建筑师与城市规划者的重要理论实践。对城市来就建筑的更新利用,不仅保留了城市的文化脉络,也实现了人与环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在越发没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新兴城市中,如何加强对旧建筑的再利用中场所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并恢复旧建筑的场所精神成为城市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关键词】旧建筑;发展;场所;场所精神一、场所精神根据《webster’

2、scollegedictionary》解释,场所精神,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古罗马概念所讲的“地方的守护神”,其二指场所的独特气氛,这种气氛强调与守护神相关的场地意识或精神。简单来说,建筑创造了场所,从而使人们生活的形式和意义得以呈现,这种活动的特性不断凝聚即为场所精神。场所精神的实现模式:诺伯特・舒尔茨的场所精神包含了下面的陈述:“场所是有着明确特征的空间,自古以来,thegeniusloci,或spiritof4space,就已被当做真实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和妥协的事件。建筑令场所精神显现,建筑师

3、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人类栖居的有意义的场所。”旧建筑更新在于要对场所的结构即场所的“特性”与“空间”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理论能保证在更新再利用中是在维护当前具有的场所精神下进行的。其运营模式具体表现在:1.首先对原场所结构进行特征分析、确立其场所精神,2.将场所精神进行传承与创新,形成新的场所精神,3.以新的场所精神为标尺选择再利用的方继而建立新的场所结构。使原场所结构与新场所结构在时间与空间能够呼应。二、旧建筑再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关注城市中的老旧建筑,因为我们需要有文化记忆,而非标新立异的城市,

4、在当代现代化与全球化趋势正威胁着城市原有文化和生态格局的现状下,建筑师与城市规划者应当在千篇一律的城市中找回旧建筑的空间特色与文化风格,相反地,旧建筑的更新利用能激发更多的城市可持续性规划与设计机遇,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建筑的处理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之一。三、珍?雅各的城市规划理念珍?雅各的名著《美国伟大城市的死亡与再生》(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对现今世界的规划理念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针对当代城市的规划原则与目标进行分析与批判。并从自身

5、在城市生活经验来探讨城市规划的原则。4城市需要老旧建筑物:珍?雅各提出产生城市多样性的第三个条件是:城市需要老旧建筑物。所谓老旧建筑物,并不是指博物馆,或者花了大钱整修的建筑物,而是普通的、甚至过时的老旧建筑物。当城市全部由新建筑所覆盖时,城市的文化环境,城市精神以及功能上等都会收到局限,这样就会抑制住城市的多样性发展,一旦城市失去的多样性,城市的经济就会与之受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里,没有什么老建筑物是无法使用的,也是最后必须由新建筑物所取代的,一个城市会有不同年代与不同类形的建筑物混合在一起。当现代

6、的新建筑物变老的时候,老建筑物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折旧的建筑物,所需要的维护成本较少。四、美国城市中的旧建筑更新艺术TheSteelYard:大多数有着工业立市的城市正面临未来环境的考验,TheSteelYard钢铁厂的清理工作是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展示再生的设计,这个项目是一个颠覆了公共老旧社区所普遍持有的观念,并通过设计再造,显示其潜在的真正的,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的公共空间。钢铁产通过创新的棕地整治,提供周边社区以个有针对性的,但非盈利性的活动空间。TheSteel4Yard的主要策略方案为:1.成功消

7、除场内污染,将棕地转化作为城市公共景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2.最大化保护原有建筑遗址,通过更新与规划赋予其新的实用功能和社会价值;3.保留并利用汉奸的再生废弃材料(如从其它工地和自行车、家电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中获得废弃的材料),并将其作为厂区再造的突出特色元素;4.场地实现了对暴雨水的管理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保持和过滤尽可能多的雨水,通过生态草沟和渗透性地表系统,钢院渗入了90%的年降雨量,而非采用NBC下水道管,并将收集的雨水连接到各建筑所需。同时保证污染的土壤不浸出场外,保护水资源和水质。五、结语现如

8、今,中国的城市正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建筑更新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基十地域特性的旧建筑改造,不是简单的延续和重复地域传统文化,是透过它来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以批判的态度吸收和创造,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建筑与城市形象。参考文献:[1]诺伯特.舒尔茨.施植明译.《场所精神》[M]:台湾,尚林出版社,2002年.89-91[2]郭琳琳.《旧建筑再利用的场所精神研究》[D],2010年3.[3]韩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