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

ID:10100224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_第1页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_第2页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李嘉图模型的理论背景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曾经支配过一个时代的经济思潮,产生于15世纪,到17世纪后其影响力逐渐衰落。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最初发展阶段反映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经济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代表了原始积累阶段时期为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渴望积累大量货币资本的需要。重商主义是当时的人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实践的直观感知,以及由此导出的一系列基于经验主义的政策结论。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即财富;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一个国家财富必不可少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如果它没有贵金属,就必须通过贸易来

2、取得,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和晚期重商主义(16—17世纪)。在早期重商主义时期,由于工场手工业不发达,封建国家不可能指望依靠大量出口而换回国内所必需的货币。于是,政府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来补救,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尽可能地吸收外国货币。早期重商主义以守财奴的眼光来看待货币,觉得一切购买都是使货币减少,一切出售都是使货币增加,主张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尽量少买,最好不买,主张国家对每一外国的贸易都应是超出的。这种观点后发展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着重在开源方面,着重奖励出口,扶植手工制造业。因为晚期重商主义时

3、期,对外贸易已有很大发展,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已很发达,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已经开始了。晚期重商主义者对金银的态度已完全改变,已经用资本家的眼光来看待货币,认为货币搁置不用是不会产生货币的,只有将货币投入流通,使其成为资本,才能增值。货币充作资本的职能已全部显现出来。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少买多卖是相对的,可以大量买,只需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出售量大于购买量就行。这种思想后来发展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T.Mun)这样说到:“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它们的为多”。[1]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4、,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4-5页。晚期重商主义已经放弃了早期重商主义的反贸易偏向,将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应当提及的是,重商主义者虽然衰落了但没有消亡,尤其是它的贸易政策主张仍然延续了下来,甚至直到今日,各国的贸易政策中仍然可以隐约见到重商主义的影子。二、绝对优势理论重商主义者从商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采取奖出限进的保护贸易政策来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差——他们所认为的财富增加的源泉。但是,限制贸易的措施却阻碍了当时日益成长的产业资本扩张,从而引发出产业资本家要求自由贸易的呼声。斯密(A.Smith)并非提出自由贸易的第一人,在他之前,配第

5、(W.Petty)、巴本(N.Barbon)、诺思(D.North)、休谟(D.Hume)等已有关于自由贸易的言论,他们的言论可被视作是自由贸易理论的萌芽。但斯密之前并无系统的关于自由贸易的理论,均为针对重商主义贸易保护而提出的一些要求贸易自由的政策主张,只是到了斯密,一种系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绝对优势说是斯密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过程中建立的,斯密认为,首先,重商主义把金银财宝与真正的财富混淆起来是错误的,财富应以生产的财物多少来衡量,一个真正繁荣的国家是通过对外贸易扩大生产,货币仅仅是为了交换而存在。其次,重商主义想要通过

6、贸易来持续积累货币的想法是枉费心机,货币流量调整机制将通过价格变动调整贸易数量,影响贸易差额,企图通过持续贸易顺差来为本国际累积金银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第三,国家干预和限制贸易妨碍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最求,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因而政府不应干预经济,而应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斯密从人类追求利益的本性出发提出了他的分工理论,认为追求自利的本性产生了交换的要求,交换导致了分工产生,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长。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由于:“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

7、,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下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8页。斯密认为,适用于一个国家内部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发展。两国之间产生贸易的动机在于产品成本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naturaladvantages)或获得性优势(acquiredadvantages),自然优势是超乎人为力量之外的物质生产的优势条件,如气候、土壤、矿产等;获得性优势是指生产者后天具有的技能技巧方面的优势。所谓绝对优势(

8、absoluteadvantage)是指一国(人)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商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