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

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

ID:1010034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_第1页
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_第2页
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_第3页
资源描述:

《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孩子倾听习惯培养摭说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小学邓小球在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老师,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唉声叹气,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

2、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教师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树立自身魅力,激发倾听兴趣。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生动活泼、

3、睿智诙谐的语言令人如沐春风。教学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说”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传授文化,培养学生技能,还是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都离不开言语。首先,要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语音,只有发音清晰、字正腔圆,才能使说(或读)更好地表情达意,更具感染力,才能给学生以好的语音示范,才能使他们听清听准听懂。南腔北调,阴阳怪气的语调,往往适得其反,令人捧腹,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广泛猎取各种有益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

4、让自己准备一汪清泉,随时更新自己的语言,才能说得精彩,说得生动,让学生爱听愿听。一、增加课堂活力,培养倾听习惯。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足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转换教学模式,生动数学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猜谜语、听儿歌、听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课堂,将一道题目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在学生练习之前,故作神秘地说“老师说的这道题中有几个陷阱,你们一定要小心啊。”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听的兴趣了。其次、巧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上,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5、如自己动手做一些模具,课前制作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视听,优化课堂教学,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再者,对于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学生,及时鼓励,大加赞扬,让其在班上起带头作用。三、树立民主意识,乐意倾听学生。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到倾听学生。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口齿伶俐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会专心去听,偶尔稍作提示,但决不会去打断。如班上的杨俊和易哲同学,特别喜欢说,但他发言不是离题万里,至少也得绕上几圈才能点到主题。我总是耐心听完,有时稍作点拨,有时用简洁的话概括他的主要意思

6、,再微笑着问他:“你讲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师专心的神情、倾听的姿态会像胶卷底片一样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仿效。课堂上,我常常和善而亲切地提醒学生:“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反复强调,多次重复之后,孩子们一般都能等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理解,思考同学的发言。即使这个学生的发言中有错误,其它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时,我也会用手势或眼神提醒他们耐心等待,这样他们再发言时就多了几分冷静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相互尊重。我不惜放慢教学进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以初见成效。以鼓励代替表扬,以矫正代替批

7、评,学生发言的质量大大提高。一位哲人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灿烂的未来,听出健全的人格,听出精彩的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