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反思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反思

ID:10101990

大小:2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反思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反思————数学的开放学生的发展高家岭小学廖玉琼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能启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也是如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不管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开放和学生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注重理论学习,实现教育观念的开放。“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的数学观。有了这个观念做引导,才有开放的教学行为。以前是先讲后练的模式去教学,现在是寻找先练后讲的

2、尝试教学,不搞同一内容模式化解题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二、潜心研究,尝试开放数学教学。新课程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有利用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我努力实践源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首先,我承认教材内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和工具。因此,我在充分挖掘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活用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大胆重整教材,创建性地使用教材,是教材为教学服务,我在教归一问题时,从学生生活实际如手,出示几条数学

3、信息:一人一天用3元钱,我班有62人,一个星期在校时间5天。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合,提出数学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操作感知:用12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出几种长方形,比较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相应的长与宽,填好报告单。再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看能发展什么规律?后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比较结果与前面的规律,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感知——假设——验证——归纳,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

4、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三、实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将使他受益匪浅。联系生活实际,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遍地开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柱、球》这课时,课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并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概念积累了丰富的表象,是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接着提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不是一样大呢?这样一个悬念,以学定教,确定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开放性目标。然后

5、分组活动,学生别出心裁地通过用线围周长,用尺量直径,用临摹等多种方法验证了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在探究中他们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没有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尽量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和处理过程,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圆柱、圆

6、锥》后,有关形体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去编,有的联系以前的立体图形进行编,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学习空间,学习可以自由选择伙伴进行合作探究,也可以自主探究。五、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放。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如何使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如何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研究、探讨、学习呢?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纳入社会这个大环境,把由教师引导的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看成是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不断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我在教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布置学生测量并

7、计算出他家的占地面积,并制成表格。在学习了步测和目测后,布置学生步测一下从学校到家的距离,目测教室走道的长。在学习了千米后,为了让学生知道1千米有多远。带领学生在操场上两出200米,然后走5个200米就是1千米,这样学生就感知1千米的长度。数学的开放还包括教学情境的开放、课堂练习的开放等等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汲取精华、真正树立“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数学观。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