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常见误区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

ID:10103433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_第1页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_第2页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_第3页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常见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一些误区分析教学设计中常发现一些误区,现作出简要分析如下.1.太过花俏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背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当前在教学设计上有一种误区,那就是“为了情境而情境”,还美其名曰“体现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形成概念”,设置了三个问题情境:情境1:甲用5年时间挣到10万元,乙用5个月时间挣到2万元,如何比较和评价甲、乙两人的经营成果?情境2: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吹气球,其余学生观察,思考每次吹入差不多大小的气体,气球变大的速度是否一样.情境3:观看十米高台

2、跳水录像,求运动员在0秒到0.5秒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三个情景是否达到了“从简单的背景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设计意图呢?笔者认为,情境1有两点偏差:一是评价经营成果算不上是数学问题,而且无法评价经营成果(因为乙后四年中可能亏损);二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几个数字很不直观,计算并比较月收入也麻烦.情境2有四点偏差:第一,不能保证“每次吹入差不多大小的气体”,学生在讲台上吹吹停停,其余人很难观察气球半径的变化快慢;第二,存在安全隐患(据统计气球爆炸率为),也不环保.第三,“膨胀率”这个概念学生比较陌生,教材用的是

3、,有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是;第四,浪费了课堂时间.因此情境1、2可以省略不讲,只讲情境3.结论:(1)如果仅仅认为“情境”能激发学习兴趣,那就小看了“引入”;(2)情境不在多,而在合适;(3)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并最终应穿过情境,把握数学.2.细致无比的问题设计在问题设置中出现的误区是过多的关注细节,追求完美;追求面面具到,生怕遗漏什么.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中,关于倾斜角,教师设计了这些问题串:问题1直线有没有无向上的方向?问题2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是多少?问题3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是多少?问题4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多少?问题5任意一条直线都有

4、倾斜角吗?问题6不同的直线的倾斜角一定不相同吗?其实,完美有时就是烦琐,面面具到往往会淹没核心的东西,太过细致,学生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这6个问题包含了倾斜角的方方面面,问得太细,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能回答,没有思维含量.其中问题1、2、3把学生所有思维可能遇阻的地方都考虑到了,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机会.问题5、6挖的太深,如果学生太过计较这些,就不容易把握“倾斜角是用来度量倾斜程度”这一核心的东西.因此,只需提出问题4,让学生自己考虑,而问题1、2、3可以让学生相互补充.问题5、6可以不要.第4页共4页结论:好的问题应该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教学设计中要“精确

5、”,不要斤斤计较;要大气,不要“为学生想得太多”.3.不相匹配的例题习题在例题、习题的安排上常见的误区是:与当前内容脱节,题目太难,太技巧化,题目数量偏多等.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中,教师安排了两个例题、两个变式和4道作业,题目数量有点偏多,而且有些题目配置不恰当。现将不恰当的题目摘录如下:变式1直线的斜率为k,倾斜角为α,若<α<,则k的范围是__.变式2设直线的斜率为k,倾斜角为α,若-1

6、考虑是否与当前内容有关?有些题目学生不会做不是因为不懂当前内容,而是因为前面知识的遗忘或其它的原因.这不仅会妨碍教学的流畅,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两个变式、作业1、2设计偏难,太过技巧化,考察的是三角函数正切的图象和性质,与本节课内容脱节,可以去掉.结论:例习题的选取应该是巩固当前学习内容,不要人为复杂化.题目不在多,而在精.4.目中无人的课堂预设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节奏流畅,就有必要精心设计教学环.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的难易、逻辑顺序等,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说是“目中无人”.例如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片段:教师(过

7、一点画两条直线,然后问道):“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1的不同直线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倾斜角不同”.教师:(怔住了)“倾斜角不同,表明了倾斜程度不同,那么用什么量来表示呢”.这回轮到学生怔住了.然后教师展示图片:大桥引桥的斜坡,山体斜坡等,通过画图,最后得出:用倾斜角表示倾斜程度的不同.在这里,很多听课者都觉得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行,不会变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但有时课堂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机智问题,更是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比如学生在此前的实际情况有多种可能:(1)学生不知用什么来表示倾斜程度;(2)初中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