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ID:10105427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25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陈在权单元分析:教学内容:宋代散文单元内容分析:苏洵的《六国论》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两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文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两篇蕴含人生哲理的说理游记散文,充分体现了宋代散文的特点。长于议论,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教学重点:1了解古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和因事说理散文的特点。2词类活用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文言句式教学时数:15节六国论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论证结构,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理解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2背诵全文,领悟借古讽今的写

2、作特点。3归纳得非或相势多义词的义项。4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教学难点:1理解严密的论证语言。2背诵全文。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提问法教学过程: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1苏询,字明允,自号老泉,宋代眉山人,著名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洵年二十七,才发愤为学,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年间,曾把苏询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集权书》。文体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

3、于发表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借。本文属史论。上期学过《过秦论》。3关于家庭人才链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家庭要才链现象。汉朝时期,出了班彪班固班昭三个史学大家;曹魏时代,出现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个诗词大家;明朝时期,出现了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个文学大家(公安派)。这几个家庭人才链中,应该说宋朝三父子是最为出色的。4背景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

4、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真踪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只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是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国之而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偏醒世文章。  所以,结合背景,我们能够更加体察到作者的

5、一片爱国之情。二整体感知课文,解决字词句障碍。学生自读齐读第一自然段,参照译文,一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实词非兵不利:兵器,名词。率赂秦耶:一概,全都,副词。盖失强援:原来,表示原因,副词。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话?学生讨论。明确:第一句,开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全篇。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明确: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二、比较《过秦论》  1、都是史论文  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  《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

6、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  3、论证方法:都云对比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志,《六》开门见山。  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不同:《过》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