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ID:10106357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25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_第1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_第2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_第3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_第4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张凤莲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旧的封建制度下的婚姻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新婚姻法的实施不但保障了新中国妇女婚姻选择的基本权利,也为解放了妇女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应承担权利和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也给新的婚姻家庭富于了新的内涵。本文试以近现代婚姻家庭的发展为背景,试述现代科技发展给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带来的变化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家庭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调

2、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国家政策法律,不可避免地随着婚姻家庭的变迁而变迁。婚姻家庭政策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包括婚姻家庭在内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的变化。因此,社会变迁、婚姻家庭演变以及婚姻家庭政策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新中国建立以来,从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到1980年《婚姻法》的出台,再到2001年新《婚姻法》修正案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婚姻家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至今年四月整整40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婚姻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社会发展和婚姻家庭变迁的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与进

3、步。当然,不同社会群体受政策变迁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妇女来说,由于她们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重任,加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格局的深远影响,使她们与婚姻家庭的关系更加密切,婚姻家庭政策法律的变迁与她们的切身利益更紧密相连。一、婚姻与家庭内涵及外延简析追根溯源,婚姻制度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最早的婚姻形式,是男女群婚,自由乱爱。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私人财产不断累积,公有制时期平均分配的制度也跟着消亡,而婚姻家庭就是保障私有财产的最好方式。恩格斯在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

4、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财产战胜原始的自然生长的共有财产的胜利为基础。”同时,恩格斯又说了:“男子从来不会想到甚至直到今天也不会放弃事实上的群婚的便利。”这种潜意识里的群婚倾向,是由男人的动物性(即雄性)决定的,而雄性心理还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于是,一夫多妻制,便成了对这种雄性心理的有限度的满足。而现代“文明”的一夫一妻制,却是起源于基督教的婚姻法。基督教教义认为,上帝起初只造了两个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一夫一妻是“安定而纯洁的婚姻”。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圣婚姻”,但那时尚允许自由离婚和公

5、然纳妾。十六世纪中期,在意大利特兰特召开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会议上,一夫一妻制正式实行。自此,它就成为基督教国家婚姻制度的根本,进而也成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在中国,一夫多妻自然地存在了几千年,到了1949年,新政权为了彻底地跟“封建主义”划清界限,从西方拿来了一夫一妻制,列入婚姻法,强制执行。无论是神前宣誓还是结婚登记,都是以宗教神权或国家威权强制实行一夫一妻制。这种“灭人(兽)欲存天理”的强制,首先就是对人的动物性的承认和无奈——人要是真能从一而终,宣誓和登记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惜,令圣人们感到悲观的是,强制就像向弹簧施压,压力越高,反弹越强烈——上

6、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生在中国的两大性解放浪潮,已证明了这一点。而一夫多妻制的变种——二奶三奶现象,也发展到空前的地步。回看中国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社会,没听说哪个时代的性滥交,有今天这么严重的。这么说,不等于全面否定一夫一妻制。一种制度既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一定也得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选择。到了真有私有制消灭的那天,传宗接代不用再依靠性交才能完成,培育后一代也不再是个体的责任,人权、人性得到最大限度尊重时,别说一夫一妻制,便是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又有什么强制进行的必要?  婚姻制度如此,政治制度也好,经济制度也罢,同样逃不了历史选择

7、的规律。无论它曾经多么辉煌,一旦成了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就总会有被历史无情抛弃的一天。二、现代科技发展与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带来的变化1、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在婚姻观念上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阶级色彩。这过分地扼杀了人性,过度地控制人类的生理需求、经济需求,使得婚姻表现为绝对的国家化特征。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将婚姻纳入私人生活范围,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生活体现。人们择偶时对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及容貌、身材等生理因素的考虑在不断增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表明中国社会越来越走向世俗化、个性化、人性化。这种观念上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大环

8、境的变迁。2、择偶途径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