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

ID:10106607

大小:11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5-25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_第1页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_第2页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_第3页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_第4页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都会建筑的拟仿向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現代都會建築的擬仿向度:從巴塞隆納展覽館到虹盧、良士與鴻霖大廈羅時瑋MimeticDimensionoftheModernMetropolitanArchitecture:FromBarcelonaPaviliontoRainbowHouse,Liang-ShihandHung-linBuildingsbyShih-WeiLo摘要阿多諾的「擬仿」概念發展自一種刻意自我放棄的抗拒作為,本文嘗試以此闡述建築作品處身於現代都會情境中,面對其負面本質時所提陳出的一種迂迴的批判進路。依此觀點,密斯‧凡德羅的巴塞隆納館與王大閎的三幢作

2、品被提出討論;並進一步審視後者作品中就其非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過程中對西化的抗拒與超越。ABSTRACTAdorno’sconceptofmimesisisderivedfromtheresistanceincorporatedwithanintentionalself-renunciationofthesubject.Thisisthekeyideaappliedheretoelucidatetheindirectcriticalapproachformulatedbythearchitecturalworkswhichco

3、nfrontthemselveswiththenegativenatureinherentinmodernmetropolitancondition.Miesvanderrohe’sBarcelonaPavilionandWangTa-hung’sthreeworksinTaipeiarethusdiscussedhere;and,asanon-Westernmodeofmoderniation,thelatter’sresistanceagainstandtranscendencefrombeingWesternized

4、arealsofurtherexamined.民國82年9月1日收稿本文中有關王大閎作品討論的部份觀點曾經以演講方式發表於1922年4月東海大學舉辦的建築現象學研討會。ManuscriptreceivedonSeptember1,1993.SomeviewpointsdiscussingWangTa-hung’sworkswereorallypresentedincolloquiumonArchitecturalphenomenologyinTunghaiUniversityinApril,1992.AssociatePr

5、ofessor,DepartmentofArchitecture,TunghiUniversity,Taichung,Taiwan,RepublicofChina.一、前言:建築作為一都市臉相(ArchitectureasanUrbanPhysiognomy)本文目的乃嘗試在都會化的脈絡中檢視個別建築作品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意涵深度。針對個別建築作品的討論而言,「都會」一詞其實有兩重指涉。一是作為個別建築物所座落的時空條件,亦即為一實質的可具體直接觀察與描述的時空實驗,在人口規模與土地範圍上它是一巨大且多樣的聚集,並因此衍生出

6、繁雜龐大的實質空間系統與特定的發展模式;另一則是概念的與象徵層面上的指涉,是都市建築美學層次上的一集體隱喻,牽涉了各種不同追求新形態主張的共同努力﹝註1﹞。後者與近代建築理論的發展其實一直有著密切的關連,它也是行程當代設計界追求新形式的住要概念之一,這個層面的指涉主要是在於突顯現代都會人處境中前所未有的經驗、感受以及表達方式。幣如RemKoolhaas所寫的DeliriousNewYork;並不就等於完整的紐約生活,ReynerBanham所描述的洛杉磯也並不完全是所有洛杉磯人的生活經驗,伊東豐雄所描述的東京也不是實際東京

7、的全部活動﹝註2﹞。他們的努力在於突顯現代都會人處境中不同於以前人類經驗的那些成份,他們描述的事情境化的經驗﹝註3﹞,他們所建構的是一理論的都會,企圖鋪陳出具普遍性的都會真實。這個理論取向的都會研究進路提供了一建築討論的範疇,個別建築作品除了作為機能性存在以外,並有著美學表達上的意義,建築作品與藝術作品類似,在其空間形式建構過程有一參考模式的對象或慨唸,﹝它可能是某大師風格、形式教條、或宇宙觀圖像﹞本文以為在都會化過程中,具代表性建築作品和斯時斯地的都會情境間即存在著這樣的參考模擬關係,此時所被著重的比較不是建築在都市中的

8、結構功能角色,而較是其作為一都市臉相﹝urbanphysiognomy﹞與整體情境間的相互關連性。欲進一步剖析這種關連,涉及詮釋的觀點與方法,本文試圖以現代美學討論中的「擬仿」概念著手,期望以此探得一些個案建築作品的弦外之音。此外,從理論都會的研究進路中,有些已建立或被廣泛討論的都會真實,可作為對本土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