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

ID:10106847

大小:2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5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_第1页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_第2页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_第3页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_第4页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任课教师:时间:2005年2月17日~2005年2月25日8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1)科学探究:分析与论证。(2)牛顿第一定律。(3)惯性。(4)力的合成(分力与合力)。(5)力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2.课程标准:(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住处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浓度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中是必不可少的。(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4)了解惯性对生活与生产的影

2、响。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知道惯性及惯性的应用。(2)知道合力与分力。(3)知道平衡状态及平衡力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会进行分析与论证。(2)会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会计算有关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合力、分力。(3)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了解伽利略、牛顿在物理学及至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了解正确的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习惯性知识、学习平衡知识

3、,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对生活、生产的影响。8(3)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逐渐形成善于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1.教学重点:(1)惯性及其应用(2)二力的平衡2.教学难点:(1)二力的合成(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3)分析与论证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设计:1.教法设计:(1)本节内容较多,拟用二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为惯性有惯性的应用。(2)通过提出问题“物体运动需要还是不需要力的作用”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指导学生

4、设计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运用推理的方式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比较斜面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距离。(3)在复习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出惯性的概念。通过学生实验加深对惯性的认识,最后讨论惯性的应用。演示实验:惯性演示器。探究实验:抽动静止木块下的纸条探究静止物体的惯性、观察放在木块B上的木块A随A运动,当A突然停止时B的状态探究运动物体的惯性。2.学法指导:(1)演绎推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思维方式,要对这种思维方法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前提条件,分析条件间的关系,对结果作出合乎逻

5、辑的判断。(2)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进行逻辑判断时,要准确地将条件、结论表达出来。8(3)对惯性认识,由于受到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物体没有惯性”、“速度在的物体惯性在,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小”的错误概念。要指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教学用具:1.木板、小车、毛巾、棉布——探究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演示器——演示,引入惯性3.二块小木块、一张纸——探究物体的惯性。(三)教学内容1.物体是否需要力才能运动?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伽

6、利略观点:物体不需外力作用就能作匀速运动。2.实验探究:运动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能否一直运动下去?结论一: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磨擦力越小8,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大。结论二:如果物体不受磨擦力作用,将永远运动下去。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4.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5.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属性。6.惯性的应用:7.小结:(四)布置作业1.课本P103作业1~32.《每课一练》3.《实验报告》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一)教学设计:1.

7、教法设计:(1)从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而引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用几个力共同作用相同,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等效法。(2)通过实例(课本P104)引出如何求合力的问题。再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基本法则。2.学法指导:(1)等效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学的常用方法之一,要指导学生了解这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学会应用等效法解决物理问题。8(2)合力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难点,要通过指导学生应用等效法来认识、掌握合力的概念与方法。(二)教学用具:弹簧、钩码、滑轮、弹簧测力计——探究实验: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

8、的合成。(三)教学内容1.合力(resultantforce):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分力(componentforce):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